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梅岭三章》课件 新人教版
梅岭三章陈毅1.掌握本课字词。2.熟读并背诵诗文。3.理解每首诗的意思。4.体会陈毅坚定豪迈的革命情怀。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预习查评读准下列带下划线的字音:旌旗(jīng)悬(xuán)当纸钱(dàng)即为家(wéi)应有涯(yīng)(yá)遍种(zhòng)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庾岭遇上险情,便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写作背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这三首诗创作于特殊背景下,各有侧重,又彼此照应,浑然一体。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1.理解小序中的红色字、句并翻译2.小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代了写作背景及缘由1.理解小序中的红色字、句并翻译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2.小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写作背景及缘由。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首章:(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3)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这两句运用了“泉台”、“阎罗”这样旧时传说的诗句,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阎罗”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上反动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旌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招”这个动词,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斩”这个动词,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意鲜明。“旌旗”,原指旗帜,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部队,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首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首句设问总领全篇借代借喻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2.怎样理解红色字?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旅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旌旗”——借代部队“阎罗”——借喻人间反动头领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不能变明喻,借喻可以变明喻。“招”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召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斩”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义鲜明。次章(1)这首诗第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含着什么意思?“南国烽烟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2)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3)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此头须向国门悬”,表现出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看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3)三、四两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切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4)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烽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次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借代典故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2.怎样理解红色字?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内容: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关键词:“飞来”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表现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修辞:“烽烟”借代战争。终章(1)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了什么意思?“投身革命即为家”,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投身”,表现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血雨腥风应有涯”,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斗争。(2)三、四两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牺牲。“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终章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借喻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2.怎样理解红色字?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内容: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关键字:“应有涯”对反动统治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取义成仁”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修辞:“血雨腥风”借喻战争。“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情景。读:重读关键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1.三首诗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2.三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中心?3.写作上有什么特点?问题探究首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侧重抒发壮志,面临牺牲的考验,立下革命到底的誓言,表现革命者对事业的艰苦性有充分的认识。次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侧重嘱咐同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终章诗入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侧重在展望将来,表现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意抒发壮志:表明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嘱咐同志:表达坚信革命必胜的崇高信念。展望未来:展示革命事业成功的壮丽前景。壮志豪情1.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未来,从个人写到同志,层层深化,层层扩大,寥寥八十四字,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就象挺直、高洁的青松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2.在这三首诗里,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3.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结合,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气魄。如第一首,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以后,接着便是奇伟的想象:“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第二首中“捷报飞来当纸钱”也是想象,第三首结句“人间遍种自由花”则是理想的抒发。这样写,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4.这三首诗多次运用了“引用”和“借代”的修辞方法,并能够旧词新用,推陈出新。例如“取义成仁”,原意是尽忠效死,是封建道德的信条,但作者赋予新义,引用来表达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崇高行为。“阎罗”是迷信传说中阴间的主宰,作者引用来比人间的反动统治者。“泉台”、“纸钱”也是旧词新用。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代军队;“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代战争。5.准确生动的语言,加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例如第一首诗中连用了“去”、“招”、“斩”三个动词,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与反动派血战到底至死不渝的精神。又如第二首诗,第一句中一个“正”字,从时间和程度上反映了往日斗争的漫长、艰苦,也流露了一个革命者回顾战斗历程的自豪心情。第二句中一个“须”字,表达了无产阶级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即使牺牲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也丝毫不会改变。第三句,一个“多”字,表达了对同志、战友的无限希望。第四句,一“飞”字,想象捷报的多与快,描绘出胜利到来之日的景象。绝唱三章留梅岭,诗人本色是英雄。作业:搜集并阅读陈毅的其它诗词,体会其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梅岭三章》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87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