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间进(jiàn)期年(qī)朝服(zhāo)门庭若市(ruò)B.衣冠(guàn)市朝(cháo)弗如(fú)面刺寡人(cì)C.窥镜(kuī)昳丽(yì)纳谏(jiàn)沾沾自喜(zhān)D.孰与(shú)臣妾(qiè)邹忌(zōu)王之蔽甚矣(biè)【点拨】A项,“期”应读jī;B项,“冠”应读ɡuān;D项,“蔽”应读b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3)邹忌讽齐王纳谏(接受,采纳)(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5)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6)期年之后(满一年)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A.徐公何能及君也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D.能谤讥于市朝【点拨】“孰”同“熟”,仔细。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_土地方圆_今义:_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_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_今义:_方位词,左面和右面(3)臣之妻私臣古义:_偏爱_今义:_自私(4)明日徐公来古义:_次日,第二天_今义:_今天的下一天(5)能谤讥于市朝古义:_指责讥刺_今义:_贬义词,诽谤,讽刺5.下列加点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请结合语境解释。(1)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2)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3)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4)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用作动词,认为……美)(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6.下列加点词属于一词多义现象,请结合语境解释。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奖赏。(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说的不需用兵,在朝廷上取得胜利。8.按要求填空。(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战国策·齐策一_》,“讽”的意思是_讽谏,指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_,我们学过的课文《_唐雎不辱使命_》也选自此书。(2)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给予中等奖赏的句子是:_上书谏寡人者_,_受中赏_。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是:_数月之后_,_时时而间进_。(3)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的道理是:_直言不易_。(用自己的话概括)(4)邹忌借助类比,以“_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朝廷之臣莫不畏王_,_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_”推导出了“_王之蔽甚矣_”的结论。(5)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_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_。(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窥镜(照)(3)王之蔽甚矣(所受的蒙蔽)(4)皆以美于徐公(认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深了!(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廷就像集市一样(喧闹)。11.邹忌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家庭琐事是指邹忌的妻子偏爱他、妾畏惧他、客人有求于他,故都说他比徐公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件事。12.请简要概括邹忌和齐威王的形象。邹忌:有自知之明,精于思考,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士形象。__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贤君形象。13.(娄底中考)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B.文章第三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C.文章第三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D.文章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点拨】这么写意在点明纳谏成效之大,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有治国之才。(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2)时时而间进(常常,不时)(3)自子之居即墨也(主管,主政)(4)封之万家(封赏,赏赐)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皆以美于徐公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B.臣之妻私臣小大之狱C.强于天下于是群臣耸惧D.然吾使人视即墨欣然规往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这是你用重金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替你说好话!17.回答下面问题。(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生活琐事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自己的受蒙蔽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18.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甲】文写齐威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威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B.【甲】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威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威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C.【乙】文运用了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齐威王的性格特点。D.【乙】文中的即墨大夫刚正务实、忠于职守,而阿(城)大夫弄虚作假、欺上瞒下。19.读完文章,说说你从齐威王和即墨大夫身上分别获得什么有益的启示。示例:齐威王的言行告诉我们,为政者应当明察公正,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从即墨大夫身上,我们明白了为人做事一定要刚正务实的道理。【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城)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城),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煮死阿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20.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此,某班决定开展以“精彩成语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你说我答】根据提示答出成语。你说:它的关键词是“赵括”“兵书”“生搬硬套”,后用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我答:它是_纸上谈兵_。你说:它出自《木兰诗》,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答:它是_扑朔迷离_。(2)【小试牛刀】成语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练,自成语境。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35个字),并写出其中一个成语的出处。豁然开朗一鼓作气心旷神怡不求甚解自知之明他顺着石阶一鼓作气爬上山坡,迎面而来的清风,令他心旷神怡。__“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3)【唇枪舌剑】同学们对当下生活中“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做法的利弊展开了辩论,请你任选一方参与辩论,说明理由。A.不雾(鸣)则已,一雾(鸣)惊人!——网友评论雾霾现象B.祝你钱(前)途无量!——祝词C.我形(行)我塑(素)——美容院广告词D.芳草青青,请高抬贵脚(手)——文明劝导标语正方观点:“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利大于弊。随着时代的进步,成语也要跟上现代人的脚步,要与时俱进。套用、换装是成语生活化的表现,丰富成语的表现力易于被更多的人接受。_反方观点:“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弊大于利。这种做法是对成语的生编硬造,如果泛滥,就容易影响到人们语言表达的规范,导致写错别字,曲解成语,误用成语。_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88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