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解读:《将改革进行到底》全片共十集,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的过程,并分别关注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本专题梳理了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旨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线索梳理中外古代的改革线索1改革概况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秦国商鞅变法(1)时代背景:发生在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3)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奖励军功;推行县制;(4)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时代背景: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2)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3)主要内容: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等;(4)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和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总结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两次改革的最主要表现是促进了两国的封建化进程。从改革的内容看,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孝文帝改革侧重于移风易俗和制度创新世界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伯利克里改革(1)性质:奴隶主阶级领导的改革;(2)概况:扩大公民权利,使更多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3)影响:伯利克里时期雅典达到全盛,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大化改新(1)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2)背景:奴隶社会矛盾尖锐,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中央集权;(3)概况: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等实行了“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等,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4)影响: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改革概况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革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3)性质:是封建统治者的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4)主要内容: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建立新式陆海军等;(5)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但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线索2中外近代的改革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革戊戌变法(1)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2)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3)概况: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挽救民族危亡,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4)影响:开中国政治变革之先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总结(1)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都以救亡图存为目的;(2)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仍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世界近代历史上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1)概况:1861年,俄国开始自上而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影响:废除了农奴制,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1)概况: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实施了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建立常备军、提倡“文明开化”、制定宪法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2)影响: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线索3中外现代的改革改革概况总结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改革土地改革(1950~1952年)(1)概况: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2)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都发生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改革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概况: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3)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4)影响: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土地改革变革了土地所有制形式,三大改造变革了中国的社会制度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开始)(1)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内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2)主要内容: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展开)(1)概况:1985年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主要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影响: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效益显著提高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改革对外开放(1980年开始)(1)概况:以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为起点,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2)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世界现代历史上的改革新经济政策(1)主要内容:①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2)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大力发展国民经济;(3)影响: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稳定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由于不适应苏联工业化的要求,被斯大林模式取代;罗斯福“新政”借鉴了斯大林模式,两者都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世界现代历史上的改革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2)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3)概况: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整顿金融业、恢复工业、调整农业、推行“以工代赈”,进行社会救济;(4)特点: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5)影响: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可以相互借鉴世界现代历史上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概况:1953年开始,对苏联经济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调整,削减农业税、提倡种植玉米、扩大企业自主权、反对个人崇拜;(2)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两次改革均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是导致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极大地影响了美苏争霸中苏联的战略走势戈尔巴乔夫改革(1)概况:1985年开始,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后转向政治体制上;(2)影响:未取得成效,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角度设问【角度一:因素、原因类】1.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改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根本因素);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的对比;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是否维护人民的利益。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开放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当今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3.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均保留封建残余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2)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力量达不到彻底推翻封建统治的程度。【角度二:意义类】4.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有何重大意义?(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源泉;(2)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3)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有利于进一步破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5.你对“一带一路”为推进改革提供契机的看法。(1)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2)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3)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强化国际合作和分工;(4)转移国内过剩产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5)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角度三:认识启示类】6.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3)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国情,与时俱进;(5)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大胆改革创新,化危机为机遇;(6)改革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改革要关注民生、调动人民积极性;(8)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能急于求成;(9)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7.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1)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改革必须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3)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4)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等;(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文标题:湖南省衡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四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98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