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金牌中考总复习第五讲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及社会生活金牌中考总复习考点梳理……………..…广东真题……………..…23图说历史……………..…4考纲考情……………..…1综合提升……………..…5第五讲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及社会生活考纲考情考纲要求近3年广东省试题考查的知识点2015年2016年2017年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选择题3分)—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选择题3分)考纲考情考纲要求近3年广东省试题考查的知识点2015年2016年2017年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历史事例(选择题3分)—4.“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考纲考情考纲要求近3年广东省试题考查的知识点2015年2016年2017年5.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科教兴国战略”———6.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考点梳理考点梳理考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50年代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提出:1953年底,①___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2)内容:互相尊重②________________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③________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周恩来主权和领土国与国考点梳理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第一次没有④________________国家参加。(1)时间地点:⑤__________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2)意义:⑥____________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提出“⑦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3)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等。主义殖民1955周恩来求同存异考点梳理知识点拨1.近代中国推行的是一种屈辱外交,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新中国建立时,就同苏联(第一个)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考点梳理考点精例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①发展中国家②经济发达国家③弱小落后国家④资本主义强国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适合所有国家。考点梳理【易错易混淆点】很多考生不注意区分,容易混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內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而自由、平等、民主,求同存异,团结合作,搁置争议等不属其内容。考点梳理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2017·济宁)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独立自主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互不侵犯原则D.互惠互利原则B考点梳理2.(2017·北部湾)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D.“求同存异”的方针D考点梳理考点二: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70年代外交成就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时间:①__________年,第②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非洲国家支持下)。(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1971262.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1)原因: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重返联合国)。B.国际形势的变化(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中苏关系恶化)。考点梳理考点梳理(2)史实(过程):A.1971年“乒乓球外交”,小球转动大球。B.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C.尼克松访华(美国第一个访华的总统)。③_________年2月,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④____________。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意义:中美两国20多年的⑤_________________结束了,中美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1972正常化对抗(敌对)考点梳理知识点拨1.中美关系从对抗到正常化使我们认识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长期对抗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友好交往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战则两伤,和则双赢。2.目前中美关系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考点梳理考点精例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机场握手时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这句话表明了()A.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B.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中美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D.中美两国消除了矛盾A考点梳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情景材料的能力,试题中既有“握手”,有“没有交往”的词语,语言中充分说明着一种变化,即从敌对到友好,但是交往并非代表矛盾的消除。同时,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考点梳理【易错易混淆点】很多考生不注意区分,容易记错中美建交的时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只是标志着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另外,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时,毛泽东和周恩来已逝世。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2017·荆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C.中国首次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2.(2016·山西)周恩来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里“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的原因有()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中苏两国关系的破裂③中美两国共同的需求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梳理A考点三: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1.外交活动等史实:(1)1991年,我国加入①__________________。(2)2001年10月,在我国②__________成功地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3)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点梳理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上海知识点拨1.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之际,我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上海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考点梳理考点精例2014年11月5日至11日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继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后重回中国。APEC的全称是()A.亚太经合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欧洲联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考点梳理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太经合组织。抓住题干中“APEC”“2001年”“上海”等信息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考点梳理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发生在2001年的是()DA.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B.毛泽东会见尼克松C.乔的笑D.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考点梳理2.(2016·临沂)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髙级别的会议,至今已召开23次。其中第九次会议于2001年在中国哪一城市举行?()A.上海B.北京C.重庆D.杭州A考点四:“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①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②____________爆炸成功了!(2)③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④________________(“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考点梳理1964原子弹1970人造地球卫星2.“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我国农业科学家⑤___________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⑥___________,使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被国外媒体称为“东方魔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知识点拨“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邓稼先被称“两弹元勋”。考点梳理袁隆平杂交水稻考点精例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新中国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过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A.氢弹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氢弹和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C.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导弹和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两弹一星”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总称。C考点梳理【易错易混淆点】很多考生不注意区分,容易混淆“两弹一星”包括哪两弹哪一星,“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2017·营口)2016年10月11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考点梳理D2.(2017·绥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是()A.邓稼先B.魏源C.严复D.袁隆平考点梳理D考点五: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科教兴国战略”1.九年义务教育。(1)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①__________法》,开始有计划地推行九年义务教育。(2)2000年我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科教兴国战略。(1)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了“②___________战略”。(2)③__________优先发展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点梳理义务教育科教兴国教育考点精例在党和政府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中,成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是()A.素质教育B.九年义务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科教兴国奠基工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考点梳理B对点训练1.(2016·东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是()A.科教兴国B.素质教育C.三个面向D.希望工程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到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A.学前教育B.六年义务教育C.高等教育D.九年义务教育考点梳理AD考点梳理考点六: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1.变化的表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色彩、样式单调,如中山装、解放装——“灰(蓝)色海洋”衣着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时装表演食食物少,营养严重不足,未解决温饱,粮食不够用野菜充饥不但能
本文标题:广东省2018中考历史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5讲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及社会生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00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