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金牌中考总复习第一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金牌中考总复习考点梳理……………..…广东真题……………..…22图说历史……………..…2考纲考情……………..…1综合提升……………..…5第1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考纲考情考纲要求近3年广东省试题考查的知识点2015年2016年2017年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选择题3分)——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选择题3分)—考纲考情考纲要求近3年广东省试题考查的知识点2015年2016年2017年3.《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4.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罗斯福新政中“计划经济”的方法(选择题3分)5.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考点梳理考点一: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______________后,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时间:②__________,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大力发展③______________(把社会主义同商品货币关系、市场和资本主义结合起来)。考点梳理十月革命1921年商品经济考点梳理4.新经济政策的内容: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取消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C.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型企业。5.作用:促进④______________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⑤__________。国民经济政权考点梳理知识点拨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没有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内部政策的自我调整,是一种创新。新经济政策类似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说明了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2.1917—1921年这段时期,由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国内是不允许商业自由贸易和资本家私人办工厂的现象出现的,直到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才恢复自由贸易和允许资本家私人办工厂的。考点精例(2017·雅安)20世纪20年代,面对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和人们的不满情绪,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他们,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这表明新经济政策是要()A.完全恢复到资本主义B.有限地发展资本主义C.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D.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考点梳理B考点梳理【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从所学知识可以将A、C选项排除。从材料“审慎地逐渐掌握”资本主义可以看出不是要完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有限度地利用资本主义,所以排除D。考点梳理【易错易混淆点】很多考生容易混淆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达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政权的目的,是允许私人自由贸易,允许国内外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成份并存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禁止私人自由贸易,不允许国内外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成份存在的。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2017·娄底)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过分依赖外资企业B.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2.(2017·泰安)苏联早期的二林刀刃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D.形成斯大林模式考点梳理B考点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一)成就(①__________领导):1.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完成了两个②________________,重点是发展③__________,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④_________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2.农业:农业集体化道路(建立集体农庄)。3.政治民主化建设:1936年⑤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⑥______________制度在苏联确立,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考点梳理五年计划斯大林重工业工业新宪法社会主义考点梳理(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5.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不健全,权力过于高度集中。考点梳理知识点拨1.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同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危机相比,体现了斯大林模式有其优点的一面。2.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考点梳理考点精例(2017·宜宾)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了苏联当时()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B.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C考点梳理【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时间可以知道本题考核的是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所学知识可以排除BD,从材料中“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可知虽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显著,但还是没有超过美国,所以A项是错的。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2016·常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D.戈尔巴乔夫改革B考点梳理2.(2017·盐城)下为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经济大危机的冲击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时间(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考点三:《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1.《凡尔赛和约》——瓜分处置德国。(1)背景:“一战”后,1919年6月,①_____________上,协约国与②_________签订了《③_________________》。(2)内容:A.领土问题: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B.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C.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D.赔款问题: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考点梳理巴黎和会德国凡尔赛和约(3)影响:A.对中国:把德国在中国④__________的侵略权益转让给⑤__________,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B.对世界:构建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九国公约》——瓜分中国。(1)背景: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就关于⑥__________问题签订了《⑦________________》。考点梳理山东日本中国九国公约(2)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3)影响:A.对中国: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⑧______________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B.对世界:构建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考点梳理共同支配知识点拨1.《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都损害了中国主权。体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2.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建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个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考点梳理考点梳理考点精例某同学学了《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后,写了以下体会如右下图:“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其中“日本人得意”是因为《凡尔赛和约》()A.有利于日本进一步打击美国对华势力的扩张而独霸中国B.使日本取得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统治权C.使日本成为世界霸主D.有利于日本控制国际联盟B考点梳理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帝国主义国家签订《凡尔赛和约》,目的是处置战败的德国,对战后欧洲、西亚和北非地区的重新安排,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委任给日本统治,损害了中国主权,引发了五四运动。考点梳理【易错易混淆点】很多考生容易混淆《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及所签订的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巴黎和会上为处置德国而签订的;而《九国公约》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复到众多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2017·衡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底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该“和约”是()A.《四国条约》B.《九国公约》C.《凡尔赛和约》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考点梳理2.(2017·威海)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巴黎和会后建立的“新秩序”()A.没有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秩序B.彻底消除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C.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D.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D考点梳理考点四: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考点梳理2.罗斯福新政。(1)目的:为了挽救经济危机,维护①_________________统治。(2)内容:A.调整金融,恢复银行②__________。B.调整农业,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C.实施《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④__________(核心措施)——防止生产过剩。D.兴办⑤______________——解决就业。资产阶级信用全国工业复兴法工业公共工程3.评价:(1)特点: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⑥________________的先河。(2)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但新政⑦__________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考点梳理干预经济不能知识点拨1.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因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2.罗斯福新政是在没有改变原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内部政策的自我调整,是在学习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上的一种创新,说明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考点梳理考点精例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但美国在短期内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其原因是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马歇尔计划C.罗斯福新政D.新经济政策考点梳理C【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罗斯福新政。A、D是苏俄(联)在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时期实行的,跟题中的“美国”不相符。而B选项中的马歇尔计划是在“冷战”开始后美国提出的。从时间(1929~1933年)、事件(经济危机)这两个关键词容易得出答案C。考点梳理对点训练1.《罗斯福正传》说道:“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
本文标题:广东省2018中考历史复习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1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00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