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知识网络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知识网络1.秦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朝出现了“大一统”局面。(1)政治上:秦始皇灭六国,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2)经济上:秦始皇时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交流;汉武帝时统一铸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3)思想文化上:秦始皇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知识网络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交融的时期。(1)政权分立:(2)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与汉族间频繁接触,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知识网络一、秦统一中国条件经过意义相关图片①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③秦王嬴政即位后,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公元前230年开始,不到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共有40多个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其长官为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文化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经济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疆域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知识拓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具体来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温馨提示1.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民间流行的是容易书写的隶书。2.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是建立县制,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易错警示区分秦国与秦朝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二、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斩木为兵)原因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②直接原因:农民到渔阳戍边,遇雨误期经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后直逼咸阳。由于秦军的强大,最终失败,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杀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农民起义推翻秦朝①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②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③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咸阳,公元前207年,仅存在十几年的秦朝就灭亡了楚汉之争①时间: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②战争双方: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而战。③结果:刘邦取胜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易错警示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的暴政,属于农民战争;楚汉之争为争夺帝位,是统治阶级内部政权夺利的斗争。巧学妙记图解秦的统一与灭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高祖像休养生息政策实行原因①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②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而导致速亡的教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休养生息政策具体内容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③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文景之治”出现原因(治国措施)①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代耧车主要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特别提示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问题(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2)要注意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和主要业绩。(3)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4)要注意运用阶级分析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巩固统一措施政治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汉武帝像思想文化①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经济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结果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知识拓展1.如何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他破格任用人才,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局面逐渐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但是到汉武帝后期,他连年征战,迷信奢侈,重用酷吏,导致了社会动荡。总体来说,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2.如何评价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方面,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另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钳制了其他各派思想的交流与发展,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全面传承,战国时期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已不存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3.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高明之处(1)手段高明。如果直接削藩,诸侯王会抵制。而他采取了一种巧妙的削藩方法。皇帝和诸侯王要“推恩”给诸侯王其他子弟,将王国土地也分封给他们,这样“推恩”分封符合情理,诸侯王不好抵制,这就减少了削藩的阻力。(2)效果好。一方面通过“推恩”分封,王国实力被越分越弱,无力对抗中央;另一方面诸侯王其他子弟由于也能分封土地并授爵为列侯,他们对中央也感恩戴德。易错警示汉武帝思想文化知识辨析(1)汉武帝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而非大学。(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五、东汉的兴衰建立刘秀称帝①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②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兴盛光武中兴措施①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表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沉重打击黄巾起义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在东汉军队的镇压下,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知识拓展东汉衰败的原因(1)统治阶级的腐化:东汉末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到灵帝时,公开卖官鬻爵,官员为了攀升,开始大肆搜刮,导致百姓难以生存下去。(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后期皇帝几乎是幼年即位,皇帝身边的宦官外戚开始相互残杀,交替专权。由于中央政府的常年混乱,地方豪强开始逐渐膨胀。易错警示西汉时期,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盛世局面称作“文景之治”;东汉光武帝的中兴局面称为“光武中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六、丝绸之路前提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时间公元前60年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路线从长安出发→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由东往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海上丝绸之路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以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易错警示虽然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但张骞出使西域属于民族交往,丝绸之路属于对外交往。特别提示丝绸之路的终点大秦就是古罗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知识拓展1.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1)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2)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张骞通西域后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的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2.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和我们得到的启示。(1)认识: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之间文明和友谊的桥梁,至今仍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对经济文化的交流、西部大开发及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和仰慕。(2)启示:一个国家也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知识拓展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比较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背景汉武帝为对付匈奴采取的措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通道时期西汉西汉影响张骞出使西域,为西域(新疆)归属汉朝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西方交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易错警示1.西域,指今新疆和更西的地方,而非西藏。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不同:第一次,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二次,为了加强联系,达到了目的,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3.丝绸之路是因为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得名。但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丝和丝织品的贸易通道,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国的凿井、冶铁、造纸等技术传到西方,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传入中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史料研读史料《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解读空,同孔。
本文标题:甘肃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01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