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 语文版
第六单元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心乐.之()(2)水尤.清冽()(3)斗.折蛇行()(4)以.其境过清()(5)不可久居.()(6)乃记之而去.()感到快乐格外,非常像北斗星一样因为停留离开2.按要求填空。(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埋下伏笔。(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景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作手法。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衬托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1)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2)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二、阅读《湖心亭看雪》,回答问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是日更定..矣()(2)余拏.一小舟()(3)拥毳衣..炉火()(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指初更以后携,带细毛皮衣酒杯6.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看雪的背景;雪大;雪下得时间久;天气寒冷;环境寂静(静谧;幽寂;肃杀)。7.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或“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8.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1)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金陵人的“痴”表现在于亭中铺毡饮酒赏雪。(2)侧面描写。三、(黔西南州中考)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管夷吾举于士.()(2)行拂.乱其所为()(3)及.其稍长()(4)或.因而抄录()狱官违背等到有时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太夫人用荻在地上划,用(这样的方式)教(欧阳修)写字。11.下列选项中与“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中的“作”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化作.春泥更护花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吾为王作.剑A12.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客观因素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启示:成才、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言志①《论语》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注】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作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D.无施劳.(功劳)A14.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王怒,欲杀之.B.愿闻子之.志C.妻揶揄之.D.乃记之.而去B15.翻译句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老者安享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16.“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孔子:仁义;子路:重情义;颜渊:谦虚忠厚。五、(济南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17.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18.翻译句子。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19.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的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习题课件 语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07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