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问题:“你为什么不把纸屑扔在地上?”中国女孩的回答:“老师教我们不能乱扔垃圾,这样做会受到批评的。”美国女孩的回答:“地面那么干净,我为什么要把它弄脏呢?”思考:这说明了什么?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教材改革的叙述:“教材是范例”,教材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成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即四个“学会”)的范例,成为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范例。教材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文化,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进行交往的桥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的新特点(1)新教材是学生阅读的课文,也是师生对话的文本;(2)新教材是知识载体,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材;(3)新教材设计了典型的生活事例、生活事件,旨在为学生营造感受、体验的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在与教材相互作用的动态进程中生成新的意义;(4)新教材具有延展性,为开放地吸纳当下生活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留出了空间;(5)新教材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一、什么是教学策略?1、什么是策略?《现代汉语词典》(新版):策略是①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②讲究艺术,注意方式方法。英语朗曼词典中的解释认为,策略主要指为了对付战斗中的敌人而实施军事命令的技术和艺术。策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艺术性,目标性和计划性2、什么是教学策略?《教育心理学》(邵瑞珍):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目标性美国学者埃金等人: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任务的要求和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含义: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而对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手段、方法、技术等方面作出的概括性规定,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解决“怎么教”和“如何学”的问题。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实施的可能性教学对象的特点二、新教材呈现的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教材特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交往性→对话式教学策略→活动性→活动化教学策略→意义生成性→体验式教学策略→延展性→开放式教学→教育观点的渗透性→特点与价值引导策略→(一)新教材的交往性特点和对话式教学策略1、教材特点——交往性看下面的课文,思考:课文中如何体现出交往性?都体现出了谁和谁的交往?新教材主要体现出: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即对话2、对话式教学策略“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1)师生之间的对话根据课文思考:课文中提供给了师生之间什么样的对话话题?(2)儿童与文本的对话(两种体现形式)一方面,儿童围绕文本中的朋友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感悟、应对、交流,一起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烦恼,享受成长的欢乐;另一方面,新教材留有大量空白,借助这种特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创意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获得的结论,向对话的另一方——教材进行倾述和表达。(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对话,是一种激烈的思想碰撞,可以达到分清是非、提高认识的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培养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也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3、对话式教学关系的建构(1)教师角色意识的淡化教师是对话的激发者和全身心参与者(2)教学中儿童文化的营造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之一——“营造儿童化的课程文化”,因为儿童在属于自己的文化世界中才能敞开心胸、自由自在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接受教育(3)以“在场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场因素”是指儿童自身的经验、体验及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因素从“在场因素”出发的教学,师生处在平等的基础上,因为学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体验和经验,这样师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说话的欲望,对话的展开就有了一个起点和基础。(二)新教材的活动性特点和活动化教学策略1、教材特点:活动性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2、活动化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时,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3、实施活动化教学的误区案例:某教师在教学《冬爷爷在哪里》一课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前组织学生去观察去记录,课中开展“验证空气”的小实验,看了“动物过冬与冬眠”的知识录像,课后开展了“我们继续考察”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误区一:从目标上看,思品活动存在狭隘化倾向现象——思品课活动不能与活动的全过程有机结合案例:某教师在教《小马虎旅行记》一课时,请小朋友们找找自己身上的“小马虎”,并把它写在自己折的纸飞机上,然后在操场上放飞,纸飞机飞上天又落下来,小朋友捡起来再掷,玩的不亦乐乎。下课铃响了,还有几个小朋友象呵护宠物一样把纸飞机带回教室。误区二:从内容上看,品德活动存在非德育化倾向现象——重视开放性,忽略品德学科的价值取向案例:某教师在教学《可爱的家乡》时,安排了一个作为一个小家乡人,围绕小手牵小手,共创文明城,出金点子的小组学习活动,前排同学象往常一样,向后一转,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都抢着发言;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优生在发言,其他人作陪衬,有的小组干脆各干各的,闲聊,说笑等等,教师前后走动,似乎巡视,几分钟后,学生回到自己位置,教师指名发言。误区三:从形式上看,品德课活动存在形式化倾向现象——品德课活动过程的假象展现案例:在教学《别把花草弄疼了》,上课开始,为了创设教学情景,让每一个学生带上头饰,扮演花草树木,来夸一夸自己有哪些作用。学生对花草作用知之甚少,只有看见过花草在微风中摇曳的生活经验,结果大家都在课堂上表演花草在微风中摇摆的优美舞姿误区四:品德课活动等同于具体的表演活动4、实施活动化教学注意事项活动目标要有针对性活动内容要体现生活性教师要做到一条主线,四个解放
本文标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0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