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课件 (新版)沪科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节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体验】做一做、看一看活动:做小实验观察现象活动1:在未打开的饮料罐上只开一个小孔,向外倒饮料。活动2:将筷子插入盛有适量水的水杯中,从上面观察筷子。(1)活动1中,(选填“不容易”或“容易”)倒出里面的饮料。(2)活动2中,筷子好像了。提示:(1)不容易(2)折断1.在自然和生活中有哪些神奇的现象?2.科学家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什么?探究1走进神奇结合“体验”中的活动,思考以下问题:1.你能解释活动1和活动2中的现象吗?对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你很感兴趣?参考答案:活动1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活动2是由于光的折射。(可按实际情况回答)自然界中的日出日落、彗星划过天空、电闪雷鸣、雪崩、地震、水往低处流等;在生活中,电从哪里来、筷子为什么看起来像折断了、撑竿跳高会跳的更高、加水后倒立的细试管会上升等。2.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看结果与猜想的是否相同:(1)如图取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玻璃漏斗,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面,然后从玻璃漏斗的管中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会掉下去吗?(2)如图把硬纸片或塑料片放在杯子上,上面放一个鸡蛋,突然将纸片弹出,鸡蛋会与纸片一起飞出吗?(3)将两本书的每一页都对插起来,试着拉开它们。能容易拉开吗?(4)先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提示:由观察到的现象回答。参考答案:(1)不会掉下去(2)不会(3)不容易(4)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3.对于这些神奇的现象想不想知道其原因呢?物理就能解开你的疑问,你打算怎么学习物理呢?提示:对于这些神奇的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就是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原动力。为了寻找答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认真细心地实验观察,细致地思考,把理论与事实联系起来,找到规律和原因,总之要多问、多思、多读、多做,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地学习物理。参考答案:多想、多问、多思、多读、多做,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物理。探究2探索之路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1)甲骨文“殸”表示手持长柄,敲击乐器的意思。从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古人的宇宙模型可看出:那些能刺激感官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提示:“殸”表示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的意思。古人是从那些最能直接刺激感官的神奇现象、最能引起他们注意的现象开始思索探究自然的。参考答案:发声直接(2)出现在世界不同地方的石头阵,其功能之一是帮助古人观察天象。“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它是中国古人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宇宙形状的最初猜想。提示:猜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提出的,中国古人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参考答案:观察2.科学家的主要成就:请写出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哥白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因斯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建立著名的牛顿运动定律,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参考答案: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建立著名的牛顿运动定律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探究3科学探究的过程1.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2.物理学的知识有哪些应用?参考答案: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和能源等领域。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1590年,25岁的伽利略对此提出了怀疑。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它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伽利略决心设计斜塔实验,让两个轻重不同的球同时从塔顶落下,让人们亲眼看看。实验完成后校长和几个老教授立即将他围住说:“亚里士多德是靠道理服人的,重东西当然比轻东西落地快,这是公认的道理,就算你的实验是真的,但它不符合道理,也是不能承认的。”伽利略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相信事实,一定要讲道理,我也可以来讲一讲。就算重物下落比轻物快吧,我现在把两个球绑在一起,从空中扔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道理,你们说说看,它落下时比重球快呢还是比重球慢?”校长说道:“当然比重球要快!因为它是重球加轻球,自然更重了。”这时一个老教授说:“当然比重球要慢。它是重球加轻球,轻球提拉它,所以下落速度应是两球的平均值,介乎重球和轻球之间。”伽利略说:“可是世上只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啊,按照他的理论,怎么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呢?实验证明是亚里士多德错了!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下时不管轻重,都是同时落地。”然后伽利略对“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根羽毛和一个铁球,从相同的高度落下,羽毛的下落速度,明显比铁球慢得多。”这两个现象作了分析比较:那是由于羽毛的重量太轻,因此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铁球的重力比空气阻力大得多,空气阻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铁球下落的速度相同。(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提出了怀疑”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球,它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这是猜想,接着又设计斜塔实验并完成了实验,这是、。(2)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学者之间的交流,其中伽利略说的内容既是反驳错误观点又是对自己实验的,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3)最后一自然段是伽利略结合生活实际对实验进行的。提示:(1)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对自然现象或某一规律提出疑问,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接着进行猜想,“两个球同时落地”,“设计了斜塔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这是在明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选择研究方法及所需器材,从操作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使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实验是具体的操作,目的是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2)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表述的内容是新旧两种观点的斗争,既是冲突又是交流合作;伽利略用提问题的方式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3)完成实验后结合实际分析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及实验结论的适用范围,就是对实验的评估。参考答案:(1)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2)分析与论证(3)评估一、走进神奇1.在自然中:从茫茫星空到辽阔大地,从高耸雪峰到澎湃江河,神奇_________。2.在生活中:_____________、水折筷子、_________、撑竿跳高等。无处不在倒饮料的诀窍电灯发光二、探索之路1.哥白尼—_______。2._______—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以实验数据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3._____—牛顿运动三个定律。4.爱因斯坦—_______。5._____—量子理论。日心说伽利略牛顿相对论玻尔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知识园地(知识技能):(1)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自然科学。(2)应用领域:现代通信、交通、_____、材料及_____等领域。物质相互作用运动规律航天能源2.科学探究(过程方法):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3.科学精神:(1)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_________、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敢于坚持真理。(2)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3)科学家们_______________,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客观规律善于合作与交流【拓展延伸】生活中的神奇——平凡而奇妙无比生活中的神奇千姿百态,令人叹服!生活中一些事例或物品似乎很平常,从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巧妙地解决这些问题,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这些问题的解决,看似平凡,却不平淡,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例如,早在1893年,美国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师便发明了拉链。生活中的拉链美观实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这小小的拉链似乎不像自然现象那样震撼人心,但是,拉链的发明却是人类伟大智慧的具体体现。为此,它被美国《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十大发明之一。考点考查科学探究过程【典例】(2012·岳阳中考)科学探究1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几个环节。小明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为圆柱或四棱柱,他想了解支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A.提出问题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分析与论证【思路导引】解决此题的关键:阅读题干找到与科学探究有关的语句,本题是“支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精讲精析】选A。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小明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为圆柱或四棱柱,他想了解“支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提出问题。【方法归纳】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1)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2)假设与猜想: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3)设计实验:在明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选择研究方法及所需器材,从操作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使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的过程。1.如图所示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哪一个不属于力学中的知识()【解析】选D。由于同学们是刚刚接触物理,对物理现象不能准确地分析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对物理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同学们对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将是一个较为容易的问题。“煮”,通过图分析可以看出里面的水在沸腾,需要用火进行加热,属于热学内容。2.中国古人的宇宙观是()A.“天圆地方”B.地球是圆的C.宇宙是无限的D.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中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3.发现日月星辰的运动与苹果落地有相似之处,并建立了力学三大定律的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牛顿C.法拉第D.伽利略【解析】选B。本题考查科学家的贡献。牛顿发现日月星辰的运动与苹果落地有相似之处,并建立了力学三大定律。4.(2012·扬州中考)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B.“它的轻质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的要素。A是从防火、保温的角度提出的问题;B是从减震的角度提出的问题;D是从隔音的角度提出的问题。5.雪、霜、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它们都是水,只是水的状态不同而已。请思考或查找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在一年四季中,上述现象常常分别发生在哪个季节?(2)冰、雪、霜、雨分别是水的固态和液态,你是否思考过,造成水的状态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自然现象。(1)雪发生在冬季,霜发生在春秋两季,雨发生在夏季及温度较高的其他季节;(2)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水以不同的状态存在,所以造成水的状态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温度。答案:(1)雪发生在冬季,霜发生在春、秋两季,雨发生在夏季及温度较高的其他季节。(2)温度6.(2011·雅安中考)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B.小华和小明跳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课件 (新版)沪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0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