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品质管理战略体系(1)
品质管理战略体系第一章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概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环境问题跨越国界、不分地区、已是构成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全人类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意识形态共同关注的热点。第一节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一、环境问题㈠人与环境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长期依赖于自然界,并且受自然力的统治,多少万年以来,人类依存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周围的环境中索取维系生存的各种要素,并且努力使自己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想环境的索取也是极为有限的,对环境的污损远远低于环境的自净和更新能力。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在同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自然界一起作为一个同意的整体存在,并在同自然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向前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影响自然的能力大为增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这样的一个“文明”社会,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地球上的人口呈指数增长,资源频临耗尽,几乎每一种污染物都达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程度,科学家发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警告。㈡严重的环境危机今天全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的每一项内容,可以说都是由于人们不能善待大自然而遭到的报复,这种报复的严重性,可以说每一项内容都意味着其后果可能使人类从地球上消失。1.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而使环境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甚至带来灾难,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所受到的大自然的报复。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从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开始的。科学家将人类所面临环境问题总结归纳,分为三种类型:消耗型:包括从环境中摄取某种物质资源而引起的所有问题,如各类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等。污染型: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引起的所有问题,如水、大气、土地等环境污染及固体废物等。破坏型:包括所有引起环境结构变化的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破坏、景观的变化、人员的伤亡、干涸等。某些环境问题包含了多种环境要素,同一个环境污染物也可以引起多种环境问题。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人类各种活动或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的效果上分类的,它基本包含了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目前国际最为关注的和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几个环境问题有:⑴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地球大气层能吸收部分红外辐射能量而阻挡热量向宇宙扩散,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⑵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存在于地球上空25至40公里大气平流层中,是地球的保护层,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保护人和地球其他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破坏大气层臭氧的是人类合成的含碳、氢、氯和氮几种元素,其中一种或几种的化合物质,它们在大气层中较稳定,但在高空紫外线作用下能与臭氧反应,减少臭氧。这些物质包括:氧化亚氮、四氯化碳、甲烷和氯烷烃(CFCS)等。⑶水资源危机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全球总贮存量估计为13.9亿立方千米,但其中淡水总量仅为0.36亿立方千米,可利用的不足世界总贮水量1%的淡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并且具有经济利用价值。随着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水资源危机与水污染问题是相辅相承的,促使矛盾更加激化,严重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⑷海洋污染百川归海,人类的工业与生活废水通过千百条江河汇集到大海中,任何地面上的物质都可能通过水这种载体,甚至通过大气为载体进入海洋,从重金属到放射性元素;从无机物到营养成分和食品;从石油到农药;从液体到固体;从物质到能量(如废热)都会造成海洋的污染。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是严重的,油在海面上漂移会杀死或严重影响浮游生物,从而破坏生物的食物链,且越是高等的生物所受的影响越大。⑸酸雨酸雨通常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露、霜、雾、雹、雪等。大气中大部分硫和氮的化合物是由人为活动产生的,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SO2和NO2排放是产生酸雨的根本原因。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改变水体的酸碱平衡;它能直接腐蚀建筑物的表面,增加了铁路、桥梁、房屋的维护费用,缩短了使用的寿命;它又会改变土壤离子活性、使森林死亡,危害生物的栖息环境。⑹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从广义讲,包括人口、粮食、资源的质量;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森林减少、土地退化等多个方面。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结果。①森林减少: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支柱。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的森林已损失过半,而且毁林规模越来越大。世界森林大幅度减少已导致洪、旱灾害增加,物种消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②土地退化、沙漠化和耕地损失: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和强度增加,过度放牧以及认为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贫瘠化以及土地盐碱化。③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是指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地知道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生物物种。破坏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就直接剥夺了生物的家园,最直接的表现为森林的减少;环境污染是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污染物毒性及地球气候的变化加剧了生物的死亡和灭绝。⑺城市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大量聚集,工业大量集中的结果。2.我国的环境状况⑴大气污染环境十分突出:我国以煤烟和氮氧化物为主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总悬浮颗粒物普遍超标,部分地区氧化硫污染严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消费氯氟化碳类物质和排放二氧化硫最多的国家。⑵水体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全国主要江湖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总体仍呈加剧趋势。⑶城市垃圾污染日渐突出: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而且造成水体、空气、土壤污染和疾病传播,影响了城市的景观,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绳梯健康。此外,城市噪音污染也很严重。㈢环境风险管理1.损失的可能性:当组织或个人面临某种可能的损失,这种可能性以及可能引起损失的状态可称为风险。2.损失的概率:指在一定的时间或范围内,损失发生的相对可能性大小。3.风险源:直接导致损失发生并引起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的各种因素;是损失发生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4.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风险的后果是导致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5.潜在的损失: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是非预期的损失,在一定情况下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6.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因人们无法确切地知道何时何地会发生损失及损失的大小,风险便由此产生。风险管理是组织通过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造成的可能损失的过程和方法。风险管理是管理过程的一部分,是一个有利于组织持续改进的反复的过程,经过每一个循环,可提高风险准则以逐渐实现更好的风险管理水平。环境管理是在环境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建立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目的在于规范组织的环境行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资源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持和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使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体现清洁生产和污染预防的思想,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产品和服务都要减少污染和产生、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原材料、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问题。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由认证机构的审核员的按照一定的审核程序,遵循一定的标准进行独立的、系统地评价活动。属于第三方审核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其它环境管理活动,也存在风险。由于受到审核制度、审核程序、审核员的素质和能力、审核员的主观因素、行业风险的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审核结论与实际状况存在差异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就是审核风险。因此,为了提高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有效性,在环境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是必要。㈣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采取的对策1.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对策:环境问题的发生也有一个从轻到重,从局部到区域到全球的发展过程。各国政府开始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及有关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标准,目的是用法律手段的政府行为迫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进行三废处理。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内涵: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上,保护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核心内容: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2.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3.环境保护领域的新发展:各跨国集团和各民间组织开始使用各种声明、标志来传达产品的环境信息;运用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来比较产品的环境性能;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这一切成为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基础。4.环境审核:ISO14000系列标准是近二十年来环境保护思想、环境管理手段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晶。体现了环境领域的最新发展,合乎国际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㈤实施1SO14000标准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要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标准的实施,寻求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和平衡点,规范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持和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是世界各国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最终目的所在。2.现实意义:①获取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②树立优秀组织的形象,赢得客户信赖,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③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④改进产品性能,改革工艺设备,生产“绿色产品”,实现污染预防和节能降耗;⑤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⑥减少环境风险,避免因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实现组织永续经营;⑦用标准化手段规范组织的环境管理工作。第二节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和构成一、组建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1.TC207组织的宗旨: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并维持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2.TC207组织的职责和主要任务:是根据ISO的总之和目的,就涉及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广泛研讨;协调世界范围内环境管理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进行环境管理的信息交流;并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有效地开展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工作。3.TC207组织的业务范围:是环境管理方面的标准化。二、ISO14000系列的标准的构成ISO14000写列标准是个庞大的标准系统,ISO中央秘书处ISO14000系列预留了100个标准号(见附表),这足以表明这个标准系统未来的发展规模。ISO14000则是这个系列标准的总代号。分会名称(标准子系统)标准号SC1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14009SC2环境审核EA14010-14019SC3环境标志EL14020-14029SC4环境表现评价EPE14030-14039SC5生命周期评价LCA14040-14049SC6术语和定义L&D14050-14059WG1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EAPS14060WG2可持续森林备用14060-14100三、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标准ISO/TC207从1993年6月成立到1996年10月,先后制定并经ISO颁布了5个属于环境管理体系(EMS)和环境审核(EA)方面的标准。这5个标准已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它们分别是:GB/T24001-1996idt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现改为: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4-1996idt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现改为: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B/T24010-1996idt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GB/T24011-1996idt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B/T
本文标题:品质管理战略体系(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