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历史下册 阶段专题复习 第一 二单元课件 岳麓版
阶段专题复习第一、二单元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的错误。1966—1976年,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一、标志类1.新中国的诞生——开国大典。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和平解放。4.抗美援朝结束——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5.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土地改革的完成。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三大改造的完成。7.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8.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9.“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0.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九一三”事件。11.“文化大革命”结束——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二、之最类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在北平召开。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冤案。三、重要法律文献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颁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颁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四、重大历史时期1.巩固政权时期——1949—1952年。2.抗美援朝时期——1950年10月—1953年7月。3.土地改革时期——1950—1952年。4.“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5.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66年。7.“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长期坚持下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1.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2.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而使国家和人民遇到新中国成立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3.“文化大革命”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又一次严重的失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并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依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等。一、选择题1.(2013·无锡中考)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开始追梦始于()A.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C.渡江战役的胜利D.“一五”计划的完成【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故本题选B。2.(2013·潍坊学业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B.人民实现当家做主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重要体现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故本题选B。3.(2013·温州中考)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图片展,以下图片可作为展品的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分析图片可知,①③分别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和战争期间进行的一次残酷的战役,符合题意。②④分别反映了北伐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历史时期与题干不符,故答案为A。4.(2013·邵阳学业考)要了解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应查阅()A.《北伐战争史》B.《抗日战争史》C.《解放战争史》D.《抗美援朝战争史》【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灵活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黄继光”“邱少云”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故可得出答案为D。5.(2013·济宁中考)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顺序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胜利③土地改革完成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③②①【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①发生在1951年,②发生在1953年,③发生在1952年,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②。6.(2013·泸州中考)某文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这一“文献规定”最早出现应该是在()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21年中国共产党纲领D.1945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规定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A、C、D都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7.(2013·日照学业考)“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B.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C.“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土地改革开始于1950年,至1952年完成;“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故B、C、D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选A。8.(2013·兰州中考)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出现在()A.“大跃进”运动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结合漫画内容“一个萝卜千斤重”“大麦穗,大玉米”分析,可知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现象。【拓展延伸】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挫折与失误的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9.(2013·苏州中考)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片反映事件的影响。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包括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内的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以高指标、瞎指挥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泛滥,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综合上述分析,D符合题意。10.(2012·江西中考)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77年”“抓纲”,由此可以判断出本题与“文化大革命”有关,“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以阶级斗争为中心,陷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途之中,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主与法制被践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故1977年的作文题目是“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延续。11.(2013·东莞中考)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右图中的票据见证了()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一九七〇年”。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与文化大革命有关,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故选D。【拓展延伸】“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与启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阶级斗争虽仍存在,但绝不可扩大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健全民主与法制;必须把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团结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二、非选择题12.(2012·临沂学业考)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德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并说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材料二雷锋(1940-1962)是穷苦的孩子,新中国给了他新生,所以他就像孩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对新社会怀有感恩之心……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2012年2月16日《钱江晚报》(2)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哪几个时期?“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怀有“感恩心”,是因为新社会与旧社会相比,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三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拷问和回答中融入永恒。——2012年3月6日人民网(3)请从材料三所列举的“心灵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根据你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加以简要回答。【解析】本题以雷锋精神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1)题两问都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直接从材料中总结答案即可。第(2)题第一问抓住关键词“雷锋(1940-1962)”来分析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哪几个时期。第二问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概括回答。政治上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济上主要是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第(3)题属开放性题目,答案只要符合雷锋精神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答案:(1)基本内涵:爱党爱国、助人为乐
本文标题:八年级历史下册 阶段专题复习 第一 二单元课件 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3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