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內容A.何謂國家安全戰略B.我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構想何謂國家安全戰略國家安全–為維持國家長久生存、發展與傳統生活方式,確保領土、主權與國家利益,並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保障國民福祉,所採取對抗不安全的措施。國家安全戰略–運用其優秀的大戰略智慧及戰略專業人才,以能維持相當時期長治久安的整體性策略,不能以單一戰場勝負做考量.平時與多國家維持良好關係,確保國家利益與安全;一但國家安全遭受重大危害,或戰時,則以獲得最多國際資源之協助,仍以確保國家安全與利益。我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構想國軍軍事戰略發展國軍軍事戰略內涵國軍軍事戰略發展一、「攻勢作戰」時期(民國38至58年)二、「攻守一體」時期(民國58至68年)三、「守勢防衛」時期(民國68至91年)四、「積極防衛」時期(民國91年迄今)國軍軍事戰略內涵一、強化全民總體防衛理念未來戰爭將不再侷限於軍隊與軍隊間的作戰,民間社會非軍事目標,更有可能成為首先遭受攻擊的對象。為因應「不對稱戰爭」行為,確保國家「綜合性安全」、「全民防衛動員」機制的建立,以及危機處理能力的強化。在強化全民總體防衛理念上,即兼顧「國防安全」和「危機應變」之前瞻性考量,未來將積極配合行政院各部會的整合。在法制的基礎上,建構完整的行政動員與軍事動員體系,期能平時充分積儲總體國力準備,面對戰爭或緊急危難時,能迅速轉換並充分運用、適時支援,成為平、戰合一的全民國防安全機制,以確保國家生存發展及人民生命財產,具體實踐全民國防的理念。二、具備全方位軍民合一的防護功能國軍之軍事戰略在早期均以軍事戰備整備規劃為主,然為因應敵人之「超限式攻擊」威脅,國軍將調整平時整備及戰備應變作為,使戰時之應變制變兵力,在平時亦可因應國內災(疫)害防處、救援,反恐制變及重要經建設施維護等需求,於法規約制及授權範圍內,循計畫制度之機制,完成全方位之整備及備便應援。我們整建國防武力,是本於民生與國防合一的要義,來鞏固國防、保衛國家、保護人民。我們所有建設,處處都要以國防為著眼;同樣地,所有國防軍事設施,也都以保障民生為依歸。也就是國家建設,在平時有其民生的效用,在戰時則發揮國防的威力。三、健全危機處理機制達到政府繼續運作功能國軍「危機處理應變」範疇,涵蓋外來的「軍事危機」、內部的「恐怖攻擊」及「各類型災害的支援協處」。基此,國防部將本「全方位安全」理念,持續配合國家危機預防與處理機制運作,以「國家安全政策」為依歸,健全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運作機能,建構對敵「不對稱」威脅的防衛戰力,並以務實的態度,注重軍民的密切合作,協助政府發揮全民動員的組織能力;另為健全危機處理機制,已規劃建立「災害防護」、「反恐制變」及「動員整備」三合一之國家層級之危機應變處理中心,以肆應各種危機,確保國土安全。四、積極研發科技武器國軍因應敵情威脅的發展,本著「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戰略構想,在建軍規劃上,是以「科技先導、資電優勢、聯合截擊、國土防衛」為指導,戰力整建重點置於「提升三軍聯合作戰整體戰力」,並以資訊與電子戰、飛彈防禦系統及聯合截擊戰力為優先,期能積極組建一支高效率的現代化軍隊,滿足整體防衛作戰的需要。在國防科技研究發展方面,將持續運用既有國防科技研發經驗及技術能量,進行重要科研計畫,以滿足國軍作戰需求,強化國軍整體戰力;同時建立後勤體系及關鍵性零組件自製能量,掌握關鍵性技術,達到「國防自主」目標。在軍民通用科技發展方面,為暢通國防科技與民間交流管道,將配合行政院「產業創新研發中心推動計畫」等,加速軍民合作研發計畫。在未來武器系統研發方面,將依照「資訊電子戰」、「聯合防空」、「聯合截擊」及「國土防衛」的優先順序,著重系統性及重點式的研發,並結合民間科技能量,積極突破關鍵技術瓶頸。五、拓展國際軍事外交及區域安全合作台灣基於地緣位置與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在亞太地區扮演重要角色。中共軍事擴張為亞太各國所共同關切,而台灣為抗衡其威脅的最前線。中共近年建軍備戰著眼於攻台,台灣承受的危險即為亞太穩定的威脅。基此,我國的國防政策以推動軍事外交及強化參與區域安全合作為重要目標。未來我國在拓展區域軍事安全合作上,將以加強與區域共同戰略利益國家保持戰略對話及安全合作為重點,並以爭取結合區域力量協助台海建構「信心暨安全建立機制」為遠程目標。配合外交部「整體外交」政策,持續推動與各國軍事交流與合作,以增進國際能見度,爭取軍事戰略合作,廣拓軍事情報預警管道,預防衝突,降低戰爭發生機率。未來將在「互信、互惠」的基礎下,賡續結合友盟力量,藉由相關機制做為未來安全合作平台,建立制度化的戰略對話與安全合作管道,協力鞏固地區的安全與穩定。TheEnd參考資料: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
本文标题:国家安全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6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