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科技成就2018·全国卷Ⅰ(选择)《墨经》中的科学知识(特点)2018·全国卷Ⅱ(非选择)古代中国药学的发展2018·全国卷Ⅲ(选择)雕版印刷与明代崇尚文化的关联2017·全国卷Ⅰ(非选择)14-17世纪的中外科技(比较与关联)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2017·全国卷Ⅲ(选择)汉字的起源、演变(影响因素)文学成就2019·全国卷Ⅰ(选择)唐代拔河风尚(折射的时代特征)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2018·全国卷Ⅲ(选择)明清昆曲流行(原因)命题分析1.命题以选择题为主。2.侧重考查科技的特点、文艺与时代特征的关联。3.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备考建议1.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发展的阶段特点。2.注意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1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项目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成为书写重要材料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易错修正]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答案: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了纸的应用与推广,但竹木简牍和丝帛仍是重要书写材料。二其他领域重大科技成就时期主要成就1.春秋战国时期(1)天文:《甘石星经》(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石氏星表》(世界最早的星表)。(2)数学:出现九九乘法口诀。(3)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汉朝(1)数学:《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2)医学:“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3)农学: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3.魏晋南北朝时期(1)数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2)农学: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4.元朝(1)天文:郭守敬制成简仪,并主持修编《授时历》。(2)农学:王祯的《农书》明清(1)医学: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2)农学: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3)工艺: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被称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巩固自查]古代中国政府为什么重视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答案: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识记导图]中国古代科技的认知1.李约瑟难题。李约瑟在20世纪30年代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2.经验科学。“经验科学”是“理论科学”的对称。指偏重于经验事实的描述和明确的具体的实用性科学,一般较少抽象的理论概括性。在研究方法上,以归纳法为主,带有较多盲目性的观测和实验。一般科学的早期阶段属经验科学,化学尤甚。核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史料1:《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①2225259257788史料2: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②……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③。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④。——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史料探究]依据史料1、2,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史料研读]史料1研读:抓住统计项目及数据。第①层直接信息——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集中领域在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方面;第①层间接信息——体现了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的特点,与农耕经济的生产生活发展密切相关。史料2研读:宏观整体信息——天文历法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第②层信息——天文历法受到封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第③层信息——天象观测有助于历法的制定;第④层信息——中国古代将天象变化与政治活动相联系,贯穿“天人感应”的思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促进因素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2)科技地位:自成体系,阶段明显,长期领先世界,明清开始逐步落后于西方。(3)科技内容:实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4)研究方法:经验性足,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5)科技应用:有狭隘性,主要服务于生产发展和巩固统治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6)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2.促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政治环境: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统一是主流,社会稳定,为科技的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经济基础:农耕经济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政策支持: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4)教育基础:统治者重视教育,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部分科考失败的士人转向科技文化的总结研究。(5)交流互鉴:频繁的中外交流,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智慧。(6)个人努力: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2018·全国卷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②③。这些史实说明①④,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⑤()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明素养]本题从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切入,考查影响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凸显了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史料实证③、历史解释④、家国情怀⑤等学科核心素养。[研题干]“汉代”“唐代”“宋代”“明代”→长时段;“国家”“官修”“朝廷”→政府支持;“这些史实”→注意全面性。[辨选项]选项辨析A材料没有涉及《神农本草经》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A项错误B“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C材料中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D隋唐及以前,理学还没有产生,D项错误[定答案]B[深发掘]中医理论渗透着浓厚的阴阳五行色彩,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儒学的演变有着共振之处。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1.(2017·北京卷)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仅仅说明明代在医学方面的成就,A项错误;康熙帝学习数学、天文知识,并不能代表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B项错误;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说明戏剧借助电影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播,故C项正确;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只是有利于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D项错误。答案:C2.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结合史实可知,C项正确。“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错误;中国造纸术出现于西汉,B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D项错误。答案:C3.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解释。①与题干信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不符,①错误;“耗亦不多”说明还魂纸降低了生产成本,②正确;③与题干中“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不符,③错误;“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的信息可知还魂纸扩大了原料来源,④正确,故C项正确。答案:C4.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唐朝已经发明雕版印刷,A项错误;题中材料没有提到活字印刷,B项错误;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5.(2019·江苏卷)(节选)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答案: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该理论在明清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