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9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课题二奉行独立自主,彰显与时俱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_______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激烈斗争。2.内容(1)“另起炉灶”:不承认_______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________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3)“一边倒”:新中国坚定地站在________阵营一边。3.成就:同________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国民政府帝国主义社会主义苏联(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原因: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经过(1)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2)1954年,中、印、缅一致同意将________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3.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________。和平共处基本准则(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2)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______________》。(3)影响:新中国首次以世界________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2.万隆会议(1)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2)影响:周恩来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日内瓦公约五大国求同存异知识点二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恢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将______________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2.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________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民党集团国际事务(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1)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经过: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________》;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中日关系: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影响: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僵局被打破。联合公报田中角荣(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背景(1)新时期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________,维护世界和平。2.建树(1)积极开展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积极参与________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了“上海共识”。(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周边环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建设霸权主义联合国地区性[教材补遗]中美三个联合公报(1)“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指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2)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教材批注微点拨][构图解史]“一边倒”外交方针信息提取:“一边倒”说明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获得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支持。这是新中国在严峻国际形势下的外交选择。[家国情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沃土中。它谋求各国的和平共处,争取各个主权国家的和谐共存状态,体现了中国“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构图解史]新中国初期与我国建交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信息提取:图示反映与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东欧和北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西欧国家,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受意识形态影响,我国奉行“一边倒”政策。[深化认知]“求同存异”的内涵(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2)“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思维升华]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有利于国际经济交流的外交条件。(2)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对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2读史用史·史论结合⊳主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战略及方针史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①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②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史料二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③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④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针对不同性质国家采取不同的外交方针①“承认即是建交”→对社会主义国家;②“先谈判后建交”→对资本主义国家史料二:外交原则的提出③“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④“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外交原则的提法及其目标[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建交方式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的外交有何重要意义?[提示]方针:“一边倒”;特点:强调意识形态或国家制度。[提示]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新中国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基础。3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等方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2.新中国外交的四次调整(1)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表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求同存异”的方针。(2)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表现为与日、美建交。(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与其他国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如加入世贸组织、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4)第四次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到发展为积极谋求建立合理的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3.新时期的中国外交(1)和平崛起是中国在21世纪的战略选择和发展目标,其意味着中国自身综合国力的较大提升以及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日益增强。(2)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而且应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国际环境既是中国崛起、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又是中国外交战略选择的约束变量。(3)进入新世纪,中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方式加强了在国际和地区性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参与了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这段材料体现了新中国()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平等地与一切国家建交的愿望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解析:依据材料“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可知反映了中国要平等地与一切国家建交的愿望,故B项正确。答案:B2.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了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有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参加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当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提出建设性意见,促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达成,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故C项正确。答案:C3.[2020·广东汕头一模]1969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44个,到1972年底达到88个。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B.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根据材料“1972年底达到88个”,联系中国积极改善同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B项;1972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项;根据所学,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答案:A[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近五年全国卷对本讲的考查涉及很少,仅在2016年考查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但在2021年备考时,各个时期中外关系发展的表现都应关注,因为高考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铁律。(2)从考查方式看,2016年对中苏关系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基本的史实,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亦即结合背景或原因,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层次的阐释。(3)从考查方向看,横向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纵向考查中国的外交历程和基本特征是很好的命题视角。已考视角讲练考法挖掘历史题源隐性考查新中国的外交1.命题点:国际局势对中国外交的影响[2016·全国卷Ⅰ·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关键点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外交,“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的增加”涉及中苏外交关系。解析:新中国1972年之后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增加了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的增加,并不能说明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答案: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9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