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点展示考情索引素养链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019·海南卷[16~17题,6分]2019·全国卷Ⅲ[6题,4分]2018·全国卷Ⅱ[9~11题,12分]2018·全国卷Ⅲ[8题,4分]2018·全国卷Ⅲ[36(1)题,8分]2017·全国卷Ⅰ[6~8题,12分]1.人地协调观:辨识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对水资源问题成因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类活动观,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2.综合思维: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综合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及水文特征。3.地理实践力: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探讨不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带来的影响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①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②相互补给的关系。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类型主要环节特点海上内循环A蒸发→B③降水循环水量④最多,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⑤地表径流、H下渗、G⑥地下径流是最重要的循环,使⑦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I蒸发、F⑧植物蒸腾→D降水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2)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①维持:全球水的⑨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④塑造:⑩地表形态。[名师提醒](1)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相变化。(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上。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①河水、淡水湖泊水和②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与表现:衡量指标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大洲除南极洲外,④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⑤大洋洲最少表现国家⑥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⑦六位(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①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⑧夏秋较丰富,⑨冬春较贫乏(4)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①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⑩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②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③科学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三、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1.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①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②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2.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③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④重复利用率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解析:第1题,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水等途径搬运到海洋,导致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逐渐增加。答案:1.D2.B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完成第3题。3.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解析:本题中气温、降水与径流深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且最大值都出现在6、7、8月,最冷月均温低于0℃,最高月均温近30℃,年降水量较少,符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该流域河流夏季径流量大,与气温呈正相关,所以补给来源除雨水外,还有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沼泽水的补给随季节的变化都较小。故选C。答案:C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我国多数地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投资打井,灌区机井普遍以水泵装机容量按时计费,机井开机时间越长,效益越高,反之则低,导致节水动力不足。下图为某地机井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关于图示机井灌溉方式的评价正确的是()A.需修筑明渠B.占用耕地多C.易引发地面下陷D.水质清洁5.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应()A.增加机井数量B.限制农田灌溉的用水量C.推行机井水源开采完全市场化D.对超量开采者给予处罚解析:第4题,图示机井灌溉方式,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大量抽取地下水,易引发地面下陷,C对。每口井有一定灌溉范围,范围较小,不需修筑明渠,A错。一般占用耕地不多,B错。水质清洁与灌溉方式无关,D错。第5题,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应对超量开采者给予处罚,D对。增加机井数量、限制农田灌溉的用水量、推行机井水源开采完全市场化不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A、B、C错。答案:4.C5.D核心一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还在加深,水量巨大。图表信息:由所给地形图可知,贝加尔湖属外流湖,湖水更新主要靠河流的流出和流入,流入虽有多条河流,但流出仅有一条。第二步:思维流程。贝加尔湖湖泊水体深度大→水量巨大→湖泊水体更新主要靠河流流入与流出→贝加尔湖有多条河流流入,但仅一条流出→湖泊水体更新速度缓慢。[试做答案]D一、水循环示意图海陆间水循环过程:海洋表面水蒸发①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②(风)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③,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④,或渗入⑤地下,形成地下径流⑥,两者汇入江河,最后返回地面。[名师提醒]影响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因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2019·肇庆一模)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A.B.C.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Ⅰ表示由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说明其代表蒸发,Ⅱ表示由地表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表径流,Ⅲ表示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说明其代表下渗,Ⅳ表示地下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下径流。第2题,Ⅱ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答案:1.D2.C(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3~4题。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4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答案:3.B4.C5.(2019·湛江模拟)读“水循环示意图”,若全球气候变暖,则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水量变化最可能的是()A.大气中水汽输送增加量小于陆地径流增加量B.陆地河湖蒸发量将明显变小C.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海洋蒸发量明显增大D.全球降水量明显大于蒸发量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大量融化,地表径流量增加,因此陆地地表径流的增加除了水汽输送带来的降水补给外,还有大量的冰川融水补给,所以大气中水汽输送增加量小于陆地径流增加量,A正确;气温升高,陆地河湖蒸发量将明显变大,B错误;温度升高,植物蒸腾作用增强,海洋蒸发量明显增大,C错误;全球蒸发量明显大于降水量,D错误。故答案选A。答案:A核心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19·郑州三模)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因黄河贯穿,早在2000年前,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银川平原灌溉农田,发展农业。1958年8月开工建设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了银川平原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下图为银川平原古灌区渠系图。据此,完成(1)~(2)题。(1)长期维持引水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A.大水漫灌B.河水蒸发C.泥沙淤积D.河水下渗(2)兴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对银川平原的直接影响是()A.增加灌溉面积B.缓解土壤盐碱化C.增加农产品种类D.提高通航能力[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银川平原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早在2000年前,当地利用水渠引黄入川(银川平原)。青铜峡的建成,结束银川平原无坝引水历史。图表信息:古代4条引水渠与青铜峡位置,可知古引水渠都是实现了黄河水的自流。第二步:思维流程。第(1)题,引水渠的功能主要是引水,要长期维持引水渠的引水功能,对引水渠需不断进行维护,如修水渠、清理淤泥等。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水减缓,泥沙易沉积,所以长期维持引水渠功能必须加以解决。而河水蒸发、下渗等是引水渠次要考虑的问题。第(2)题,古代由于自由引水,受自然条件约束,需大量维修。枢纽建成后,控制调节自如,可满足灌溉引水,增加灌溉面积,对农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试做答案](1)C(2)A一、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名师归纳]影响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
本文标题: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9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