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考点展示考情索引素养链接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2019·全国卷Ⅰ[36题,24分]2019·全国卷Ⅱ[36题,24分]2018·全国卷Ⅰ[44题,10分]2018·全国卷Ⅱ[8题,4分]2017·全国卷Ⅱ[8题,4分]1.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分析全球变暖案例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2.综合思维: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等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①冷暖和②干湿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跨度③最大,变化周期最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④波动上升趋势近代近百年气象观测记录时期全球平均气温呈⑤升高趋势[名师提醒]正确理解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在冷暖干湿相互交替。(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3)气候变化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改变①海岸线,②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2.影响农业生产:有利:气候变暖预示着③积温增加,④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⑤干旱的加重,造成⑥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3.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⑦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⑧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①清洁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2.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②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1.热带——长夏无冬。分①干湿两季分②旱雨两季2.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夏季③炎热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冬季④温和少雨3.温带——四季分明。终年⑤温和湿润夏季⑥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⑦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4.寒带——长冬无夏。冬季⑧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2019·湛江吴川一中检测)某地理研究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农作物熟制会发生如下表所示的变化。读表,完成1~2题。农作物熟制北界一年二熟向北推移200~300km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向北推移500km左右A.臭氧层空洞变大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D.全球降水量增大2.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2030年可能出现的是()A.我国1月0℃等温线南移B.内蒙古高原适宜生长季延长C.长江三角洲面积不断变大D.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减轻解析:第1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农作物熟制北界北移。故选B。第2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1月0℃等温线北移;内蒙古高原的适宜生长季延长;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长江三角洲将变小;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使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加剧。故选B。答案:1.B2.B(2019·揭阳一中单元测试)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完成3~4题。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解析:第3题,从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图中看,与1972年相比,2011年冰川的面积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温度上升,冰川融化。答案选A。第4题,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减少变化趋势不变,冰川的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将导致干旱程度加剧,答案选C。答案:3.A4.C5.(2019·珠海二中月考)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是公众参与的有效方法。答案:A核心一全球气候变暖(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完成(1)~(2)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1936年拍摄2015年拍摄(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说明要用整体性的思维来判读冰川面积减少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状况;“不作为主要依据”采用否定句设问,考查考生逆向思维。图表信息:与1936年的图相比,2015年图中的冰川面积很小,说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第二步:思维流程。第(1)题,图中信息→冰川面积减小→全球气温升高→年蒸发量增大↓河湖水量先增加后减少→生态环境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第(2)题,题意要求是:不能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的依据。潮汐规模大小主要与太阳、月球对地球吸引力大小有关;洋流方向主要与盛行风有关。[试做答案](1)D(2)D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农业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三、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策略(2019·佛山石门中学高三调研)阿拉斯加是地球上变暖最快的地区之一,变暖速度比美国大陆快两到三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据此,完成1~2题。1.“北极放大效应”现象形成的机制是()A.海水比热大,升温幅度大B.周边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C.极地高气压控制,晴天多D.海冰减少,海面反射率降低2.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现象相符的是()A.使北极航道具有现实价值B.北极熊的栖息地增加C.沿海港口的封冻期延长D.自然带南移,苔藓面积增加解析:第1题,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海冰融化,海冰减少,海面反射率降低,到达地面的辐射增加,导致升温加速,是“北极放大效应”现象形成的机制,D正确。第2题,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北极气温升高加快,极地附近海冰融化加快,利于海上航行,使北极航道具有现实价值,A正确;极地海冰融化,北极熊的栖息地减少,B错误;沿海港口结冰期推迟,融冰期提前,港口封冻期会缩短,C错误;气候变暖,自然带将会不同程度地发生位移,北半球自然带总体向较高纬度方向北移,极地附近苔藓面积减少,D错误。答案:1.D2.A(2019·广西南宁三中高三月考)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归属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下图为2015年部分国家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的统计图。据此,完成3~5题。3.上图表明()A.美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碳排放量小于出口B.日本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C.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碳排放量大于出口D.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4.人类活动产生的巨量碳排放量会直接导致()A.地球温室效应加剧B.干旱地区荒漠化加重C.极地高山的雪线下降D.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5.有效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可行措施包括()A.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B.减少使用钢铁产品C.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D.减少进口含铁商品解析:第3题,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石等隐含碳排放量大的产品,因此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D正确。第4题,巨量碳排放量会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地球温室效应加剧,A正确;干旱地区荒漠化加重、极地高山的雪线下降、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是间接影响,B、C、D错误。故选A。第5题,有效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可行措施包括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C正确;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减少使用钢铁产品、减少进口含铁商品作用不大,A、B、D错误。答案:3.D4.A5.C核心二世界气候类型(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2)题。(1)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说明古埃及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说明其水源来自上游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农业耕作期为非泛滥期,即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说明引入植物的生长期为北半球冬季。第二步:思维流程。第(1)题,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第(2)题,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北半球冬季为它的植物生长期,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试做答案](1)A(2)B一、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由气候类型分布一般规律图可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与洋流因素。除此之外,地形因素(如海拔、坡向)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图中没能体现)。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的多少。气候带最热(或者最冷)月均温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2.海陆位置→降水量的多少。位置因素影响代表气候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降水量的多少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内陆和沿海距海远近温带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3.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环流控制就会有不同的气候,即使同一环流系统,如环流的强度发生改变,则它所控制的地区的气候也将发生改变;如环流出现异常情况,则气候也将出现异常。常年受低压控制,以上升气流占优势的赤道带,降水充沛,森林茂密;相反,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占优势的副热带,则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来自高纬或内陆的气团寒冷干燥,来自低纬或海洋的气团温和湿润。4.地形地势→气温、降水及气候垂直分布。(1)地形海拔→气候的垂直分布。(2)地形坡向→迎风坡,地形抬升,气流上升,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形成雨影区。(3)山脉分布→影响气候分布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5.洋流→气温、降水及气候分布区。(1)暖流:增温增湿→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部分地区)。(2)寒流:降温减湿→热带沙漠气候沿海地区
本文标题: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9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