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1研析高考•明规律2研清教材•固基础3研析考点•破疑难4研透技法•提素养5构建网络•理体系研析高考•明规律课程标准考情统计命题分析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2019·江苏,7~8题2018·北京,6~7题2018·课标Ⅱ,7题2015·海南,1、23题2015·重庆,1、10题2015·安徽,27题1.以区域分布图、等值线图、统计图为背景,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对气候影响。2.结合区域图、等压线图、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研清教材•固基础一、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对气候影响1.两大成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______________。2.三圈环流图中①为____________,②为中纬环流,③为_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高纬环流3.主要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A________________、C副热带高气压带、E__________________、G极地高气压带。(2)风带:B低纬信风带、D______________、F极地东风带。[名师点睛]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上升或下沉,属于热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不同,是动力因素导致。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在________________控制下,形成________________。(2)南北纬______________之间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形成______________气候。(3)南北纬______________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______________控制,冬季受__________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偏北偏南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40°~60°温带海洋性30°~40°副热带高压西风带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压,其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__。亚洲(蒙古—西伯利亚)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______________低压,其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__。亚洲(印度)副热带高气压带3.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A________季风B________季风7月C________季风D________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__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东北东南西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名师点睛]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研析考点•破疑难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对气候影响(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①抓纬线分布特点: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②抓相间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所有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3)抓“移动”——突破季节变化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高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等。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移动全年高温,一年可分旱雨两季(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D文字信息: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可知,此地位于____________。【思维过程】南极圈内75°S极地东风东南设问信息:据当地的纬度来判断盛行风。调动知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考向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2020·河南模拟)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据此完成(1)~(2)题。(1)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A.气压较高B.多晴朗天气C.多大风D.多上升气流(2)对甲、乙两图辐合带位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直射点位置B.海陆分布C.洋流性质D.地形地势[解析]第(1)题,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因此其气压较低,多上升气流(水平运动较弱),多阴雨天气。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图分别是不同季节的辐合带分布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变化。DA考向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19·葫芦岛协作校模拟)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阴影部分)、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甲风带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2)此季节,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温和多雨C.炎热干燥D.低温干燥BC[解析]第(1)题,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位于30°和赤道之间的为信风带,该信风向右偏,因此该半球为北半球;甲风带位于30°和60°之间,即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南风。第(2)题,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炎热干燥。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考点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季风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亚洲内陆太平洋亚洲内陆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炎热、湿润温暖、干燥炎热、湿润季风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期不利影响低温、旱涝等灾害旱涝灾害[知识扩展]季风环流的判读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如9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如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读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3.反过来,根据季节可判读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2018·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BA【思维过程】低压中心上升强降水亚欧大陆冬季稀疏小设问信息:1.据等压线的分布判断天气状况;2.据气压中心的分布判断节气。调动知识:等压线判读,气压中心。考向一气压中心及其影响(2019·智慧上进联盟模拟)西伯利亚高压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的强大冷高压,一般选择气压场中1028hPa等压线作为其特征线,下图为“近几十年来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动示意图”,完成(1)~(2)题。(1)影响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包围面积大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B.地表起伏状况C.海陆温度差异D.洋流性质(2)我国冬季最冷的年份是()A.1951—1965B.1970—1980C.1981—2003D.气候平均CA[解析]第(1)题,特征线包围面积大小变化即高压势力强弱的变化,西伯利亚高压是由于冬季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其强弱取决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温度差异。第(2)题,1951—1965年间,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包围的范围最大,表明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盛,冷空气对我国影响最大,因而该时段我国冬季气温最低。考向二季风及其影响(2019·济南章丘一模)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下图,完成(1)~(3)题。(1)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2)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A.a、bB.b、cC.c、dD.a、dDB(3)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C[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项正确。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第(2)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第(3)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研透技法•提素养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1)读数值大小及递变①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②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2)描延伸方向①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②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3)看形状变化①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
本文标题: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9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