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1研析高考•明规律2研清教材•固基础3研析考点•破疑难4研透技法•提素养5构建网络•理体系研析高考•明规律课程标准考情统计命题分析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018·天津,8~9题2018·课标Ⅰ,10题2018·江苏,3~4题2017·课标Ⅱ,5题2017·天津,6~7题2017·课标Ⅲ,10~11题2017·江苏,3~4题2016·北京,1题2016·天津,8~9题2016·江苏,9~10题2015·天津,10~11题2015·重庆,3、12题2015·海南,19题2015·北京,8题2015·浙江,11题1.以示意图或文字资料为背景,考查黄赤交角及其影响。2.以区域图、景观图、地理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3.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采光、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研清教材•固基础一、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____________北极上空俯视:呈__________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呈__________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__________(365日6时9分10秒)。[特别警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是指回归年,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恒星年(4)轨道与速度慢快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赤道黄道23°26′[名师点睛]“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2)影响:①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南北回归线6月22日3月21日9月23日12月22日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__________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b.________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______________之间有直射现象。b.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回归线极圈南北回归线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春、秋分冬至2.特点分析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__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________,夜________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__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__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________,夜越长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__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春、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___________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____________昼长夜短越长越短最大值极昼昼短夜长越短最小值极夜3月21日昼夜平分[名师点睛]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与纬度有关:(1)赤道地区最小,变化幅度为0;(2)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3)极圈及其以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其变化幅度最大为24小时。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________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直射点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___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__________各纬度冬至____________及其以南各纬度__________各纬度春、秋分赤道南北两极点北回归线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研析考点•破疑难1.有关黄赤交角的几个角度关系,如图所示。(1)黄赤交角(α)=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α)与极圈度数(90°-α)互余。(3)黄赤交角=晨昏线(圈)与地轴的最大夹角。考点一黄赤交角2.黄赤交角的地理影响。(1)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2019·湖南联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1)黄赤交角为24°1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C文字信息:由“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可知,黄赤交角是变化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变化周期约_____万年。【思维过程】24°14′22°6′40°北回归线增大减小缩小扩大扩大扩大设问信息:1.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极昼、极夜范围的影响;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调动知识: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考向黄赤交角读图,完成(1)~(2)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CA[解析]第(1)题,P点位于70°N,且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一定在北半球,由此可排除B、D;70°N的P点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不可能直射0°~20°N之间,故可排除A。若想保证P点出现极昼,则必须保证极昼范围内P点逐渐扩大到北极圈或由北极圈逐渐缩小到P点,即C项正确。第(2)题,由黄赤交角变小可知,温带变大,极夜和极昼范围均变小,故可排除B、C选项;黄赤交角变小,直射点的最南界线比现在靠北,故悉尼(约34°S)夏季昼长变短,由此可排除D;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福州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均温升高,故选A项。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方法技巧〕利用“对称法则”突破地球运动规律的技巧1.纬度对称:同一天,纬度数相同的南北两条纬线上昼夜长短完全相反。2.日期对称:若同一地点两日期相距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尺度相同,则两日期为二分二至日的对称日期。两对称日期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方位有如下特点:同一地点两日期对称特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关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相反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相等相等相同3.太阳高度的对称(1)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同一地点,以地方时12时为中心,上午、下午距12时时段相等的两个时间,太阳高度相等。(2019·江苏卷)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①B.②C.③D.④B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①7∶3217∶08②6∶3118∶15③4∶4519∶39④7∶2216∶49文字信息:由“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可知,表中的数据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时间。【思维过程】日出日落设问信息: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的日期。调动知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2平分赤道考向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019·武汉模拟)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1)~(2)题。(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解析]第(1)题,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至b点时昼夜平分。第(2)题,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约相差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CD考向二昼夜长短的计算(2019·天津市和平区二模)下图为某学校(25°N,115°E)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夏至日前后,该校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据此回答(1)~(2)题。(1)该校所在地一年中夏至日的昼长约为()A.15小时10分钟B.13小时40分C.13小时D.12小时20分(2)阳光的入射角度越大,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越高。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A.一直调大B.一直调小C.先调大后调小D.先调小后调大BB[解析]第(1)题,据题干信息可知,夏至日前后,该校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此时该校115°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即该校日出的地方时是5:10,则该校夏至日的昼长是13时40分。第(2)题,太阳能面板中阳光入射角度与电池板倾角互余,电池板固定式是以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依据安装的,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电池板倾角最大,故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一直调小。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如图)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2)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如图所示:递变规律: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δ)。“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
本文标题: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9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