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01基础知识自主回顾02核心考点深度剖析04高效演练分层突破03方法素养助学培优一、知识梳理1.仰角和俯角在目标视线和水平视线所成的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视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③).(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常用结论1.明确两类角(1)方位角:从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2)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2.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二、习题改编(必修5P24A组T6改编)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所在的同侧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米.答案:502一、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2)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0,π2.()(3)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一般是0,π2.()××√√二、易错纠偏常见误区(1)仰角、俯角概念不清;(2)方向角概念不清;(3)方位角概念不清.1.如图所示,在某次测量中,在A处测得同一铅垂平面内的B点的仰角是60°,C点的俯角是70°,则∠BAC=__________.答案:130°2.如图,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的南偏西40°方向上,灯塔B在观察站的南偏东60°方向上,则灯塔A相对于灯塔B的方向角是__________.答案:南偏西80°3.点A在点B的南偏西20°方向上,若以点B为基点,则点A的方位角是__________.答案:200°测量距离问题(师生共研)(2020·福建宁德5月质检)海洋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誉为“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我国拥有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若要测量如图所示的海洋蓝洞的口径(即A,B两点间的距离),现取两点C,D,测得CD=80,∠ADB=135°,∠BDC=∠DCA=15°,∠ACB=120°,则图中海洋蓝洞的口径为__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在△ACD中,∠ACD=15°,∠ADC=150°,所以∠DAC=15°,由正弦定理得AC=80sin150°sin15°=406-24=40(6+2).在△BCD中,∠BDC=15°,∠BCD=135°,所以∠DBC=30°,由正弦定理CDsin∠CBD=BCsin∠BDC,得BC=CDsin∠BDCsin∠CBD=80×sin15°12=160sin15°=40(6-2).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1600×(8+43)+1600×(8-43)+2×1600×(6+2)×(6-2)×12=1600×16+1600×4=1600×20=32000,解得AB=805.故图中海洋蓝洞的口径为805.【答案】805测量距离问题的解法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再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提醒]解三角形时,为避免误差的积累,应尽可能用已知的数据(原始数据),少用间接求出的量.如图,为了测量两座山峰上P,Q两点之间的距离,选择山坡上一段长度为3003m且和P,Q两点在同一平面内的路段AB的两个端点作为观测点,现测得∠PAB=90°,∠PAQ=∠PBA=∠PBQ=60°,则P,Q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m.解析:由已知,得∠QAB=∠PAB-∠PAQ=30°.又∠PBA=∠PBQ=60°,所以∠AQB=30°,所以AB=BQ.又PB为公共边,所以△PAB≌△PQB,所以PQ=PA.在Rt△PAB中,AP=AB·tan60°=900,故PQ=900,所以P,Q两点间的距离为900m.答案:900测量高度问题(师生共研)(2020·吉林长春质量监测四)《海岛算经》是中国学者刘徽编撰的一部测量数学著作,现有取自其中的一个问题: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参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与表末参合,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参合,问岛高几何?其大意为:如图所示,立两个三丈高的标杆BC和DE,两标杆之间的距离BD=1000步,两标杆的底端与海岛的底端H在同一直线上,从前面的标杆B处后退123步,人眼贴地面,从地上F处仰望岛峰,A,C,F三点共线,从后面的标杆D处后退127步,人眼贴地面,从地上G处仰望岛峰,A,E,G三点也共线,则海岛的高为(注:1步=6尺,1里=180丈=1800尺=300步)()A.1255步B.1250步C.1230步D.1200步【解析】因为AH∥BC,所以△BCF∽△HAF,所以BFHF=BCAH.因为AH∥DE,所以△DEG∽△HAG,所以DGHG=DEAH.又BC=DE,所以BFHF=DGHG,即123123+HB=127127+1000+HB,所以HB=30750步,又BFHF=BCAH,所以AH=5×(30750+123)123=1255(步).故选A.【答案】A求解高度问题应注意的3个问题(1)要理解仰角、俯角的定义;(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底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3)注意山或塔垂直底面或海平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____m.解析:由题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45°.又AB=600m,故由正弦定理得600sin45°=BCsin30°,解得BC=3002m.在Rt△BCD中,CD=BC·tan30°=3002×33=1006(m).答案:1006测量角度问题(师生共研)一艘海轮从A出发,沿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23-2)nmile到达海岛B,然后从B出发,沿北偏东15°的方向航行4nmile到达海岛C.(1)求AC的长;(2)如果下次航行直接从A出发到达C,求∠CAB的大小.【解】(1)由题意,在△ABC中,∠ABC=180°-75°+15°=120°,AB=23-2,BC=4,根据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ABC=(23-2)2+42+(23-2)×4=24,所以AC=26.(2)根据正弦定理得,sin∠BAC=4×3226=22,所以∠CAB=45°.解决角度问题的三个注意事项(1)测量角度时,首先应明确方位角及方向角的含义;(2)求角的大小时,先在三角形中求出其正弦或余弦值;(3)在解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示意图,通过这一步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解题过程中也要注意体会正、余弦定理综合使用的优点.1.一艘游轮航行到A处时看灯塔B在A的北偏东75°,距离为126海里,灯塔C在A的北偏西30°,距离为123海里,该游轮由A沿正北方向继续航行到D处时再看灯塔B在其南偏东60°方向,则此时灯塔C位于游轮的()A.正西方向B.南偏西75°方向C.南偏西60°方向D.南偏西45°方向解析:选C.如图:在△ABD中,B=45°,由正弦定理有ADsin45°=ABsin60°,AD=126×2232=24.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D2=AC2+AD2-2AC×AD×cos30°,因为AC=123,AD=24,所以CD=12,由正弦定理得CDsin30°=ACsin∠CDA,sin∠CDA=32,故∠CDA=60°或者∠CDA=120°.因为AD>AC,故∠CDA为锐角,所以∠CDA=60°.2.甲船在A处观察乙船,乙船在它的北偏东60°的方向,相距a海里的B处,乙船正向北行驶,若甲船是乙船速度的3倍,甲船为了尽快追上乙船,则应取北偏东__________(填角度)的方向前进.解析:设两船在C处相遇,则由题意∠ABC=180°-60°=120°,且ACBC=3,由正弦定理得ACBC=sin120°sin∠BAC=3,所以sin∠BAC=12.又因为0°∠BAC60°,所以∠BAC=30°.所以甲船应沿北偏东30°方向前进.答案:30°核心素养系列12数学建模——应用举例问题中的核心素养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某海域的东西方向上分别有A,B两个观测点(如图),它们相距5(3+3)海里,现有一艘轮船在D点发出求救信号,经探测得知D点位于A点北偏东45°,B点北偏西60°,这时,位于B点南偏西60°且与B点相距203海里的C点有一救援船,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1)求B点到D点的距离BD;(2)若命令C处的救援船立即前往D点营救,求该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的时间.【解】(1)由题意知AB=5(3+3)海里,∠DBA=90°-60°=30°,∠DAB=90°-45°=45°,所以∠ADB=180°-(45°+30°)=105°,在△DAB中,由正弦定理得DBsin∠DAB=ABsin∠ADB,所以DB=AB·sin∠DABsin∠ADB=5(3+3)·sin45°sin105°=5(3+3)·sin45°sin45°cos60°+cos45°sin60°=53(3+1)3+12=103(海里).(2)在△DBC中,∠DBC=∠DBA+∠ABC=30°+(90°-60°)=60°,BC=203(海里),由余弦定理得CD2=BD2+BC2-2BD·BC·cos∠DBC=300+1200-2×103×203×12=900,所以CD=30(海里),则需要的时间t=3030=1(小时).即: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1小时.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如图,两座相距60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为20m,50m,BD为水平面,则从建筑物AB的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CAD等于()A.30°B.45°C.60°D.75°解析:选B.依题意可得AD=2010(m),AC=305(m),又CD=50(m),所以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CAD=AC2+AD2-CD22AC·AD=(305)2+(2010)2-5022×305×2010=600060002=22,又0°∠CAD180°,所以∠CAD=45°,所以从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为45°.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第7讲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0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