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概述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群落的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态的观点2.科学思维——通过总结群落演替的特征,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习惯3.社会责任——通过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读教材、抓双基自主预习一、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1______的过程,叫做演替。代替二、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过程(1)初生演替的过程(用序号与箭头表示):①裸岩阶段②草本植物阶段③苔藓阶段④地衣阶段⑤森林阶段⑥灌木阶段以上阶段的顺序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次生演替的过程(用序号与箭头表示):①弃耕农田②乔木③多年生杂草④灌木⑤一年生杂草以上阶段的顺序是:3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④→③→②→⑥→⑤①→⑤→③→④→②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及实例[连线]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的方式人类的以下活动:①封山育林②砍伐森林③治理沙漠④填湖造地⑤捕杀动物⑥建立人工群落⑦管理草原(1)其中合理的有:4__________。(2)其中不合理的有:5________。2.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6_____和7_____进行。①③⑥⑦②④⑤速度方向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如8__________、围湖造田等),造成严重的9__________,并且成为10__________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洪涝灾害2.解决方法(1)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11____________的道路。(2)采取的措施:我国明确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2__________,并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以提高林草覆盖率。可持续发展退牧还草1.判断正误(1)群落的演替是取而代之。()(2)若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会形成森林。()(3)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4)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人类活动不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5)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2.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被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原林地上先后形成了杂草地、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解析:选C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3.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是()A.裸岩阶段→苔藓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森林阶段解析:选B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4.下列演替现象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B.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D.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解析:选C火灾过后的草原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仍基本保留,其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5.我国在某些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当地森林、草原等的面积B.改变产业方向,提高经济效益C.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D.增加植被解析:选C我国在某些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是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疑难、提能力课堂探究探究点一|群落演替的类型|核心探究|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正确理解群落演替中的“演替”(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探究演练|1.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解析:选D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2.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C.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选B由图中曲线可知,甲为次生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甲中①②处的物种丰富度虽然相同,但是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因为在演替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物种;乙为初生演替,如裸岩上进行的演替,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规律方法|“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探究点二|群落演替的结果和影响因素|核心探究|1.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1)群落演替的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①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②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自然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2)群落演替的结果①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②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③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2.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演替是群落朝着一个方向的连续变化过程,它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已知的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三类:(1)环境因素气候等的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群落的内部因素①生物的不断繁殖,迁徙;②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③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因此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探究演练|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解析:选C人类活动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并不一定都是破坏性的;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比自然环境的影响小得多,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人类对自然群落的影响。4.一块弃耕的农田,最后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选B由一块弃耕的农田演变为一片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其物种丰富度、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和生物呼吸量都是先增加的,最后演替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各变量达到平衡。课堂小结|网络构建||巩固基础|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2.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3.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4.初生演替的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5.次生演替的过程是: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乔木。6.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基础练、达标练课堂演练1.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演替过程中某些种群数量可能减少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选B演替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过程,原来的优势种群在被取代的过程中,数量可能减少;群落的结构没有受到干扰或破坏时,也会发生群落的演替;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解析:选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增大B.到达顶极群落时P/R=1C.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D.顶极群落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解析:选A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减小,到顶极群落时,P/R=1,此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4.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数(种)演替阶段群落类型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四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解析:选C该地是因为过度砍伐造成的森林破坏,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所以是次生演替;上述群落中草丛群落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说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_____。(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_________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_________的过程。(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5)在以下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A.地衣和苔藓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C.灌木阶段到森林
本文标题:2020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4节 群落的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2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