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讲关注社会热点,把脉高考前沿动态热点主题二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制度自信”让生活更美好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政治统治的重大问题。每年两会热点都有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党一贯的思想,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关注民生是社会热点问题,高考从来不回避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考查。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1.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强调轻徭薄赋、不夺农时。3.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的强大。4.墨子: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二、中国近代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关于民生问题的探索1.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1)从进步意义看: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实际上是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2)从局限性看: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空想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2.理解资产阶级的民生主义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中有一些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相近的内容,如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体现了重视民生、福利民生、和谐社会的旨意,在今天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三、世界史上落实民生问题的具体事例1.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福利国家”的建立等。辩证地评价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对中国当前的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社会主义苏联(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引发危机。(2)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使劳动者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3)苏联模式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较大的启示。3.新时期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产力。只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为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手段,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投资、消费和出口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努力把经济发展好。(2)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现阶段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政府必须强化责任,对于政府“失位”或“错位”的地方要赶紧“补位”或“正位”,对于明显滞后的公共管理制度,要及时调整。(3)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切身利益。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4)突出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合力。1.(2019·汕头模拟)《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的主张旨在()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解析: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与材料中“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的主张”相符,故选A项;反映人民的利益,与材料中“明君制民之产”不符,本质上反映了君主利益,排除B项;主要是法家,排除C项;事实上有利于小农经济,但与材料中主张“旨在”不符,排除D项。答案:A2.(2019·新乡三模)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A.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B.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C.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解析:由材料“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说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训,意图用社会主义注重民生的思想来对中国即将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补充与发展,防范大资本家的发生,故选A项。答案:A3.(2019·滨州模拟)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有学者认为是为解决由人民群众购买力低下而造成的危机。也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和救济成为活生生的政治问题,迫使政府重视并用法律来解决。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如“通过强大的工会和最低工资法提高货币工资”来增加收入的思想。这些认识()A.只有经济视角的解释可信B.仅仅着眼于摆脱当时的经济危机C.未能涉及劳工立法的实质D.有助于相对全面的理解立法原因解析: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原因,学者们从经济、政治、思想理论等角度分析,有助于相对全面的理解立法原因,故选D项;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原因,学者们从经济、政治、思想理论等角度分析,都具有合理性,排除A项;根据材料“也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和救济成为活生生的政治问题,迫使政府重视并用法律来解决。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可知这些认识涉及政治、思想领域,排除B项;根据材料“也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和救济成为活生生的政治问题,迫使政府重视并用法律来解决”可知劳工立法的实质是国家干预,排除C项。答案:D4.(2019·潍坊模拟)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解析:失业工人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说明以工代赈的必要性,故选A项;失业工人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接受救济不等于抵制政府干预,排除B项;材料体现失业工人对救济政策的态度不等于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恐慌心态,排除C项;失业工人不得不接受救济说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生活状况,排除D项。答案:A5.(2019·肇庆模拟)1921年,苏俄私人资本积累为1.5亿金卢布,1923年初增至3.5亿金卢布。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这说明苏俄()A.私有经济日趋占据主导B.新经济政策成果凸显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D.轻工业成为发展重心解析:通过题干中所提及的几个时间点——1921年、1922年、1923年、1925年,可知该现象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适合了当时苏俄的国情,即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其成效比较明显,于是出现了题干中所述现象——私人资本和企业数量都有所增长,故选B项。答案:B6.(2019·珠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中世纪教会负责本教区内的慈善事业16世纪30年代法国世俗政府控制公共福利设施和资金募集渠道1601年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迫贫民劳动1883—1889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法令,批准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工伤事故保险计划和退休金保险计划1905年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后又相继制定了“教育法”“退休金法”“劳工介绍法”1911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包括工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20世纪30年代法国通过立法,规定为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援助1945—1947年法国连续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最终形成了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网1946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囊括失业、疾病、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的保障,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享有保障1948年1948年,英国宣布成为第一个“福利国家”——摘编自周弘《欧洲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依据上表内容,围绕“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予以解释。(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解析:结合表格中时间顺序,利用有关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背景、历程、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利用基本史实进行分析。答案示例:问题:欧洲国家为何能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释:19世纪以来,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提供了条件。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同时,工业革命的深入,使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社会矛盾加剧,这也迫使资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加之工人运动的兴起,这些都推动资产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社保法案。思想上,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使全社会日益关注个人的权利和幸福,这为社保体系建立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总之,社会保障体系能在19世纪后的欧洲建立,正是此时欧洲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发生变化的反映。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主题二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制度自信”让生活更美好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5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