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2019·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解析:A项,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B项,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C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D项,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答案:B2.(2019·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NaCl(aq)――→电解Cl2(g)――→Fe(s)△FeCl2(s)B.MgCl2(aq)――→石灰乳Mg(OH)2(s)――→煅烧MgO(s)C.S(s)――→O2(g)点燃SO3(g)――→H2O(l)H2SO4(aq)D.N2(g)――――――→H2(g)高温高压、催化剂NH3(g)――→CO2(g)NaCl(aq)Na2CO3(s)解析:A项,氯气的氧化性强,与铁单质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铁,错误;B项,氯化镁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和水,正确;C项,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SO2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SO3,错误;D项,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错误;综上所述,答案应选B。答案:B3.(2018·全国卷Ⅱ)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解析:A对:雾和霾的分散剂都是空气。B对:雾霾中的无机颗粒物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错:NH3参与反应生成铵盐,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D对:过度施用氮肥会增加大气中氨的含量。答案:C4.(2017·北京卷)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溶液现象结论A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B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C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D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H2SO3H2SiO3解析:A对:SO2通入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SO2+2Fe3++Ba2++2H2O===BaSO4↓+2Fe2++4H+,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中SO2作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B对:SO2通入H2S溶液中,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产生黄色沉淀,该反应中SO2作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C错: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反应:5SO2+2MnO-4+2H2O===5SO2-4+2Mn2++4H+,该反应中,SO2作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D对:S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发生反应:Na2SiO3+SO2+H2O===H2SiO3↓+Na2SO3,该反应符合“强酸制弱酸”的反应规律,则酸性:H2SO3>H2SiO3。答案:C考点1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1.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等。(2)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SO2等,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的是SO2。(3)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该元素可能是S或N。(4)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N。(5)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只有NO。(7)可溶于氢氟酸的酸性氧化物只有SiO2。(8)能与NaOH溶液作用产生H2的非金属单质只有Si。(9)常温下使铁、铝发生钝化的是浓硫酸与浓硝酸。2.常见物质的用途(1)硅——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板、计算机芯片。(2)活性炭——吸附剂、去除冰箱中的异味。(3)臭氧(O3)——漂白剂、消毒剂。(4)氯气——杀菌消毒、制盐酸、制漂白粉等。(5)二氧化碳——灭火剂、用于人工降雨、用作气体肥料。(6)二氧化硅——制石英玻璃、光导纤维。(7)二氧化硫——漂白剂、杀菌消毒。(8)双氧水——漂白剂、消毒剂、脱氧剂。(9)氢氟酸——蚀刻玻璃制品。(10)氨——制冷剂(液氨),制硝酸、铵盐。(11)次氯酸钠(NaClO)——漂白剂、杀菌剂。(12)硅胶——袋装食品干燥剂。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碳、硅及其化合物。相关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①SiO2→Si:SiO2+2C=====高温Si+2CO↑;②HCO-3→CO2-3:HCO-3+OH-===CO2-3+H2O;③SiO2-3→H2SiO3:SiO2-3+2H+===H2SiO3↓(合理即可)。(2)氮及其化合物。相关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NH3→NO:4NH3+5O2=====催化剂△4NO+6H2O;②NO2→NO:3NO2+H2O===2HNO3+NO;③HNO3→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合理即可)。(3)硫及其化合物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SO2→S:2H2S+SO2===3S↓+2H2O;②SO2――→Cl2H2SO4:SO2+Cl2+2H2O===H2SO4+2HCl。(4)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图中标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Cl2+H2++Cl-+HClO;②Cl2+2Br-===2Cl-+Br2;③Br2+2I-===I2+2Br-;④Cl2+2OH-===Cl-+ClO-+H2O。1.(2019·揭阳一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可以很好地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B.生物柴油与从石油炼制得到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C.氯水放置数天后,漂白性和酸性均减弱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解析:A项,毛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蛋白质可以水解,故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错误;B项,从石油炼制得到的柴油主要是由石油分馏后的C15~C18的多种烃的混合物,属于烃类物质,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为酯类物质,不属于烃类物质,错误;C项,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但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导致溶液中盐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错误;D项,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不是治理污染,正确。答案:D2.(2018·北京市朝阳区二模)实验室模拟工业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脱除废水中氨氮(NH3)的流程如下:粗盐水――→提纯①精制盐水――→电解②Cl2――→吸收③漂白液――――――→废水(含NH3)④NaC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中采用蒸馏的方法精制粗盐水B.②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4OH--4e-===2H2O+O2↑C.③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Cl2+OH-===Cl-+HClOD.②、③、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解析:A项,蒸馏粗盐水不能制得精制盐水;B项,②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为2Cl--2e-===Cl2↑;C项,制备漂白液的反应为Cl2+2OH-===Cl-+ClO-+H2O;D项,②、③、④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3.(2017·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解析:A对:浓HNO3具有不稳定性,①中浓HNO3受热发生分解反应:4HNO3=====△4NO2↑+O2↑+2H2O,故①中所得红棕色气体是NO2和O2的混合气体。B对:②中红热木炭加入浓HNO3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为NO2,但不能说明浓HNO3与木炭发生了反应,可能是浓HNO3在红热木炭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了NO2。C对:③中红热木炭未插入浓HNO3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浓HNO3具有挥发性,且挥发产生的HNO3被还原生成NO2,故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错: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HNO3发生了反应,可能是浓HNO3分解产生NO2、O2和H2O,红热木炭与分解产生的O2反应生成CO2。答案:D4.(2018·全国名校第二次大联考)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和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4C.Fe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NH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解析:NH4Cl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二者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不能制备氨气,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制得的氨气中混有二氧化碳,不适合制备氨气,A项错误;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会把SO2-3氧化成SO2-4,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4,B项错误;Fe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前者是由于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后者是由于Fe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C项错误;NH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D项正确。答案:D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连续转化①N2(NH3)――→O2NO――→O2NO2――→H2OHNO3②S(H2S)――→O2SO2――→O2SO3――→H2OH2SO4③C(或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O2CO――→O2CO2――→H2OH2CO32.三角转化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 考点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5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