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A篇知识对点训练知识点1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B.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C.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D.在反应3Mg+N2=====高温Mg3N2中N2作氧化剂答案C答案解析通常情况下氮气的性质很不活泼,不具有可燃性,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能跟氧气反应。解析2.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NO、SO2、NO2、Cl2中的一种,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放置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答案B答案解析NO不溶于水,对应D项;SO2易溶于水,对应A项;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试管剩余13的气体,对应B项;根据化学方程式Cl2+H2O===HCl+HClO和2HClO=====光照2HCl+O2↑可知,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是O2,且Cl2与O2之间满足关系式2Cl2~O2,对应C项。解析3.NO2溶于水时,与水反应,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2∶1B.1∶2C.3∶1D.1∶3答案B答案解析NO2与H2O的反应中,N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氧化剂)∶n(还原剂)=1∶2。解析4.下列物质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且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完成的是()①N2→NO2②NO2→NO③NO2→HNO3④N2→NO⑤N2→NH3A.①B.②⑤C.④D.③④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有两个要求:(1)必须加入氧化剂;(2)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完成。反应①、③、④从化合价角度来看都是升高,但反应①N2→NO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而反应③NO2→HNO3虽然氮的化合价升高,但不加氧化剂也能完成,如3NO2+H2O===2HNO3+NO,在该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只有反应④N2→NO必须加入氧化剂且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完成。解析5.在容积为672mL的烧瓶里充满NO、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水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折合成标准状况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总反应可能为NO+NO2+O2+H2O===2HNO3B.总反应可能为4NO+8NO2+5O2+6H2O===12HNO3C.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接近0.03mol·L-1D.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45mol·L-1答案B答案解析V(NO2+NO)∶V(O2)=12∶5,因烧瓶中的气体最终均生成了HNO3,故所得溶液的体积与溶解的NO2、NO体积相等,故浓度为[V(NO2+NO)÷22.4]÷V瓶≈0.045mol·L-1。解析知识点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6.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A.二氧化硫B.氟氯代烃C.二氧化碳D.甲烷答案A答案解析A项,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酸雨的形成过程为SO2→H2SO3→H2SO4或SO2→SO3→H2SO4;NO→NO2→HNO3,正确。解析7.C、N、S的氧化物中许多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但是当它们分散到空气中时,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下列有关这些元素的氧化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将有利于减少这些氧化物的产生B.这些氧化物使雨水的pH7,我们把pH7的雨水称之为酸雨C.N与S的氧化物还能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D.“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答案B答案解析正常雨水中溶解了CO2,其pH为5.6,pH小于5.6的雨水才为酸雨。解析8.“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①“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烃等引起的②“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2等引起的③“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④“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⑤“厄尔尼诺”现象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⑦“赤潮”主要是由水体中P、N等元素过量引起的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⑤C.全部D.只有③答案D答案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及NOx引起,故③不正确,正确答案为D。解析9.近年来我国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这一主题,积极谋求社会的和谐发展。请根据这一主题和题意,用下列选项的标号进行填空。A.二氧化碳B.氮氧化物C.二氧化硫D.氟氯代烃(1)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________污染。(2)造成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________。(4)导致光化学烟雾的物质是________。答案(1)C(2)A(3)D(4)B答案解析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是为了防止硫的氧化物造成的污染;二氧化碳可造成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氟氯代烃会破坏臭氧层;氮氧化物能导致光化学烟雾。解析B篇综合提升训练10.硝酸工业尾气中含有高浓度的NO和NO2,它们都是大气的重要污染物。已知某厂排放的尾气中NO、NO2的体积比为1∶1,该厂采用NaOH溶液来处理该尾气,处理后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含氮的钠盐。则该含氮的钠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B.+1C.+3D.+5答案C答案解析设该含氮钠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价,NO、NO2在NaOH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含氮元素的钠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推知x-2=4-x,解得x=3。解析11.在一定条件下,将6体积的NO2和一定体积的NO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置于水中,当通入4.5体积的O2充分反应后,剩余1.5体积气体,则原NO体积可能为()①3体积②4体积③5体积④5.5体积⑤2体积A.③B.⑤C.④或⑤D.②或⑤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剩余的1.5体积气体,可能是一氧化氮,也有可能是氧气。若是一氧化氮,则氧气全部反应,二氧化氮完全反应用掉了1.5体积氧气,剩余3体积应该被一氧化氮消耗,所以一氧化氮体积为4体积+1.5体积=5.5体积;若剩余的为氧气,则这过程中一氧化氮消耗的氧气为1.5体积,所以一氧化氮的体积是2体积。解析12.硝酸工业尾气中的NOx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化学反应为①2NO2+Na2CO3===NaNO3+NaNO2+CO2;②NO+NO2+Na2CO3===2NaNO2+CO2。现用0.5L2mol/L的纯碱溶液恰好吸收一定量硝酸工业中的尾气NOx,将生成的CO2全部排出,测得溶液质量增加44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上述尾气NOx的吸收过程中,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D.上述尾气中NO2与NO的体积比为6∶1答案D答案解析分析题给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参与反应的氮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分别为NaNO3、NaNO2,结合方程式可知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当1molNa2CO3反应时,被吸收的NOx的物质的量为2mol,当有2molNOx参与反应时,无论发生反应①还是反应②,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溶液增加的质量与排出1molCO2的质量之和恰好为NOx的总质量,由m(NOx)=88g,n(NOx)=2mol列方程即可求出尾气中NO2与NO分别为74mol、14mol,故二者的体积比为7∶1,所以选D。解析13.以下是氮循环的一部分:(1)通常状况下,NO2的颜色是_____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________。(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2NO+2CO=====催化剂2CO2+N2。当生成2molN2时,被还原的NO为________mol。答案(1)红棕色(2)N2+O2=====放电2NO(3)NO2(4)HNO3(5)4答案解析(2)反应①是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2+O2=====放电2NO。(3)NO2易溶于水,发生的反应是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中NO2的氮元素化合价既有降低又有升高,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4)由3NO2+H2O===2HNO3+NO知A的化学式是HNO3。(5)从2NO+2CO=====催化剂2CO2+N2看出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2∶1,则生成2molN2时反应的NO为4mol。解析14.已知NO不溶于水,N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把盛有48mLNO和NO2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于水中(保持同温同压),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变为24mL,则:(1)原混合气中,NO是________mL,NO2是________mL。(2)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6mLO2,待液面稳定后,反应后容器内剩余气体体积为________mL。(3)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24mLO2,待液面稳定后,反应后容器内剩余气体体积为________mL。(4)若在原48mLNO、NO2中,通入________mLO2再倒置于水中,气体会全部被吸收。答案(1)1236(2)16(3)6(4)18答案解析(1)设NO2的体积为x,容器内剩余气体为NO,体积为24mL-8mL=16mL。解析(3)由4NO~3O2知,24mLNO只需消耗18mL的O2,所以反应后容器内剩余O2为24mL-18mL=6mL。可知,通入18mLO2,可使容器内气体全部被H2O吸收。解析
本文标题:2020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课后提升练习课件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5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