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讲知识回扣,构建学科素养考情·分析预测卷别项目201720182019全国卷Ⅰ选篇《宋史·谢弘微传》《晋书·鲁芝传》《史记·贾谊列传》体裁传记传记传记考点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常识;③分析文章内容;④翻译句子全国卷Ⅱ选篇《后汉书·赵憙传》《后汉传·王涣传》《史记·商君列传》体裁传记传记传记考点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常识;③分析文章内容;④翻译句子。全国卷Ⅲ选篇《宋史·许将传》《宋史·范纯礼传》《史记·孙子吴子列传》体裁传记传记传记考点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常识;③分析文章内容;④翻译句子【分析预测】(1)考点稳定。分析综合题、翻译题,自2009年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变化。2014年起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试题有了微调,删去2013年前原有的信息筛选题,增设了断句题,而且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2014年及以前均设有一道考查文言实词的单选题,至2015年后替换为一道文化知识题,仍是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2015~2019年各题题型及其针对的考点保持一致。2018~2019《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又出现了实词考查单设题,说明这个考点依然要重点复习。(2)选材单一。全国卷的文言文选材一般都是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史传,近年尤以宋史、明史为多,2019年全国卷3套试题都出自《史记》;选材主要刻画各个朝代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名臣廉吏,他们饱读诗书、忠君爱国、关心民瘼、正直敢谏、足智多谋、善于理政,虽也有个别人备受争议,但大多求真向善,充满着正能量,值得当下人们学习借鉴。一般选文篇幅不长,在600字左右;即便原文稍长,编题时也会有所删改。语言上不大晦涩,属于浅易的文言文。(3)题型特点。2015年到2019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为19分。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道客观题(断句题、古代文化常识题、概括和分析内容题,每题3分)+1道主观题(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预测2020年仍将沿用此形式。分值:19分。一、传记内容特点1.人物的基本情况(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基础·知识回扣2.人物的主要事迹要素具体内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的有关词语。(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擢、移、拜、转”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3.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分析角度具体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议论。如:史迁曰:……,异史氏曰:……。(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二、形式语言特点1.结构形式特点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古代人物传记一般选用以下框架结构:结构位置要点阐释开篇对主要人物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主要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等。主体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作者对主要人物的评价,包括对主要人物的功绩、性格、人品等方面的评价;②主要人物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常交代主要人物或事件的结局。2.主角和配角的安排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3.传记术语和习惯用语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文本,不放过每一个字。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真题·阅读模板[原文展示](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节选)。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随文解读]第一步: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请用□标出人名,用横线标出表示时间、地点、官职的词语,初步了解主人公贾谊的人生经历、文章大意。第二步:再读文本,倒吃甘蔗,层层划读,以“题”悟意第3题题干是“概括和分析”,再看每一选项,前面是概括,后面是分析。以B项为例:“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这是对“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到“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这一部分的内容概述。因此,可以“悟”出“和洽”“遑”的意思以及“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的大意,依次类推。第三步:三读文本,梳理内容,以“文”会意根据勾画圈点的人物姓名、时间、地点、官职等词,梳理以下内容:1.知人明事:梳理主人公的经历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二十余:文帝召以为博士,才华出众,孝文帝说之,超迁,官至太中大夫,提出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任长沙王太傅途中: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2.辨理结合贾谊的事迹,概括其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少有才华、才华出众、热心政事、勤于劝谏、富有远见、重情重义、忠于职守。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精准解题品悟]解析画线句子的大意是:贾生名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是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故选C。答案C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解析“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答案C[参考译文]贾生名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
本文标题: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第1讲 知识回扣,构建学科素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