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组合练25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文字运用(17分)1.下面是一则通知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学校打算于5月18日在学术厅举办天府文化专题讲座。我们应邀到了天府文化研究专家赵教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的材料,为大家带来具有天府味的文化大餐。请各班班主任认真宣传和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提前到达学术厅,等着赵教授到来,听取他的精彩讲座。答:(1)________改为________(2)________改为________(3)________改为________(4)________改为________(5)________改为________答案①“打算”改为“计划”;②“应邀”改为“邀请”;③“拜托”改为“希望”;④“等着”改为“等候”;⑤“听取”改为“聆听”。2.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6分)①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②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③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④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对应节气: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答案①霜降②立夏③立冬④惊蛰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根据诗歌内容判断节气。根据①句中的“霜草苍苍”“花如雪”可知对应的节气是“霜降”;根据②句中的“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知对应的节气是“立夏”;根据③句中的“孟冬寒气”“夜长”可知对应的节气是“立冬”;根据④句中的“蛰虫惊动”“先开花”可知对应的节气是“惊蛰”。3.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6分)某学校团委组织全体高三学生于5月4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18岁成人仪式。(1)仪式程序为: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在团歌声中家长陪伴学生迈过成人门。请你写段串词连接这两个程序,不超过80字。(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活动后的第二天,在校园里,高二的一位同学问你:“快要高考了,时间那么宝贵,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活动?”请你用得体的话语回答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学们,请牢记我们在国旗下的誓言!接下来,请同学们在父母陪伴下,在团歌优美的旋律中,盛装迈过成人门,接受最真挚的祝福,走向美好的明天!(2)快要高考了,时间确实宝贵,但我参加成人仪式受益匪浅。它能激发我们备考的斗志,能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努力奋斗。(围绕成人仪式的意义及其与高考关系作答,意思相近即可)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房屋是房屋,园林是园林。没有园林的只能算是房屋,没有房屋的只能够是荒野。房屋加上园林才是完整的建筑。故此,较小型的房屋附设庭院,大型的园林附设房屋。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官场俗务之余,都会向挂在墙上的水墨山川投以向往的一瞥。这种寄托看似无足轻重,却被视为知识分子达到“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在条件未成熟时,“寄托”会投射在住屋的方丈庭院里,明、清两代就有不少名士对处理小庭院(小至天井)的心得大做文章;一旦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者,必大造园林。无论建造房屋的目的如何,园林的要求都大致相同,就是在现实的目的之外,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君子慎其独也。“独”是在非公开的场合,往往就是自己在家的时候。于是大家的“家”就带着培养“君子”的严谨和克制的气氛。长期居住在行必有据的礼仪之所的君子,身心未必可以平衡,幸而有园林。儒家思想落实在严谨规整的合院式建筑布局里,老庄强调的生命则弥漫在园林中。中国历史绵延漫长,园林之嬗变,皆有迹可循。传说中黄帝有个百兽都来饮甘冽泉水的玄囿(公元前27世纪)(《穆天子传》),很明显,有皇室就有皇家园囿。“囿,苑有垣也。一曰禽兽有囿。圃,种菜曰圃。园,所以种果也。苑,所以养禽兽也。”信史(有文字记载)开始,整个商代值得一记的可不是园林,而是纣王的“肉林”和“酒池”。所以一般园林故事大都从英明有为的周文王开始(公元前12世纪),他营造的灵囿是人类第一个可以开放给百姓捉雉猎兔的野生公园。与民同乐的时间很短暂,四分五裂的春秋时代,各国都忙于兴建高台,高观重楼,望敌方,望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园囿用来狩猎野兽,操练骑射大于游玩欣赏。魏晋南北朝,战争和佛道思想一起兴盛,南朝烟雨楼台中,寺寺园林。“登山临下,幽然深远——岩岩清峙,壁立千仞”“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谡谡如劲松下风”。写崇山峻岭,却是形容人的风采,园林景致开始与内在品格相应。这个不稳定的时代,清高的知识分子大多远离是非地,隐逸山居,参禅读书,开田园诗、山水画和山居园林的先河。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种与世无争的况味便成为了私家园林的新意象。魏晋的隐逸田园之所以能避过盛唐富贵的色彩,主要归功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这位开山水画南宗的天才诗人,将诗情画意一并写入自己的园林辋川别业里。古代圈地成园那种“且占它一片好江山”的大手笔,到这个时候终于完全洗脱“游牧的记忆”,上升至境由心造的诗意之路。中国古代建筑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后世所谓的园林艺术(并非自然艺术),亦在这个时候真正开始。元、明两代,文人画走到巅峰,上接王维,中国园林已被诗书画熏陶了超过一千年。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作品每被视为造园的蓝图。崇山峻岭与人的内在品格相应,宋、明著名画家笔下的苍雄山势和一草一木,都成为园林里假山花石造型的蓝本。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园林故事,中国园林最大的特色并不在于源远流长,而是在于文人与园林结下的不解之缘。凿石引泉,编竹为篱,画家、诗人、思想家、政府高官以至帝王都介入工匠建设,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本色。“凡士人皆懂造园”,造园者非要有一番见识不可。(摘自赵广超《中国园林的文人气》,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屋附设庭院,园林附设房屋,房屋与园林的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完整的建筑。B.明清不少名士在条件成熟时,必大造园林,是想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想要达到身心的平衡。C.有皇室就有皇家园囿。黄帝有百兽都来饮甘冽泉水的玄囿,纣王有“肉林”和“酒池”,周文王有灵囿。春秋时代,园囿用来狩猎野兽,操练骑射。D.魏晋南北朝是个不稳定的时代,清高的知识分子们远离是非地,隐逸山居,参禅读书,开启了田园诗、山水画和山居园林的先河。答案B解析A项,“房屋”和“园林”两者并不矛盾对立或排斥,应为“相辅相成”。C项,“肉林”和“酒池”不属于园囿。答非所问。D项,原文为“清高的知识分子大多远离是非地”,范围扩大。故答案为B项。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房屋加上园林才是完整的建筑入手,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园林与文人的关系。B.文章通过文人对水墨山川的向往,阐明了文人对儒道两家不同思想指向、人格指向的追求。C.文中引用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例子,意在证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景致开始与文人的内在品格相应。D.文章最后一段以“‘凡士人皆懂造园’,造园者非要有一番见识不可”收束全文,其中的“一番见识”暗指本文所说的涵养千年的“文人气”。答案B解析“文人”错误,原文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官场俗务之余”,扩大范围;“儒道两家”错误,应为道家,“对水墨山川的向往”只是指对道家思想、人格指向的向往。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知识分子所谓“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是指既要有严谨克制、行必有据的君子之规,又要有寄情山水、身心平衡的生命之态。B.纵观中国园林之嬗变,园林的文人气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熏染的过程,直到唐朝的王维将园林上升为境由心造的诗意之路,中国的园林艺术才算真正开始。C.中国园林在长达一千年的诗书画的熏陶中,至元、明两代达到巅峰,当时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都成园林造型的蓝本。D.文章阐述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与园林的不解之缘,点明文人介入园林建设,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本色。答案C解析原文说的是元明两代的文人画达到巅峰,不是中国园林,偷换概念。
本文标题: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抓分天天练 组合练25 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