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考命题点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三题——找得准,“整”得狠第一部分专题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一部分专题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不大,两道客观选择题又都是在文本的细节处设置,命题者在主观题设题方面不会太难。备考主观简答题应关注文本阅读的整体性,多在内容的归纳概括、把握文本观点等方面下功夫。主要有三种题型:概括材料相同点,比较材料不同点,谈看法、对策综合分析概括。题型一概括材料相同点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命题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对不同文本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比较异同,这是主观题中最常见的题型。这一角度主要表现为概括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内容,既可以指筛选整合几则文本材料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指筛选整合某则材料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怎样确定是概括材料相同点题题干示例(2019·高考全国卷Ⅲ)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2018·高考全国卷Ⅱ)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2018·高考全国卷Ⅲ)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2017·高考全国卷Ⅲ)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题干示例其他设问方式:(1)材料一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反映了哪些问题?请简要分析。(3)阅读材料一,试概括说明材料传递的重要信息。(4)阅读上面的材料,简要概括材料反映的某类问题有哪些。明辨题型材料中有“概括”字样,同时有具体能涵盖几则材料或某个材料的关键词,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图书出版业”“博物馆”怎样解答概括材料相同点题1.(2019·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文本见高考命题点二“解题演示”),完成后面的题目。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审题判断:“单车猎人”是材料三的内容关键词,“志愿者”是材料一、二的关键词,本题是考查“概括材料相同点”题。我的答案:详解精析:本题要寻找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依据,其实就是在寻找单车猎人和志愿者之间的契合点,这又要从“打猎”行为的意义上去寻找。通过前两则材料可筛选志愿服务的实质和意义,通过材料三可以寻找单车猎人的行为和意义。最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新型”,主要体现在单车猎人是促进时代发展的新力量。参考答案: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此类题答题之道“三步走”:第一步,审准题干,找出信息筛选比较点凡比较,必须有比较点,而比较点都已经在题干中给出。答题的第一步就是准确找出比较点。第二步,根据比较点,确定筛选、概括的范围比较点其实就是确定文字的依据,把它带入不同文本中,只要与它有关的文字就是答题的范围。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主要关注最具价值的信息点。第三步,整合调整组合所筛选的信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题干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对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在整合时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1.抓住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文本的中心内容而言,文中陈述的有价值的事实文字等,都是关键部位,要认真思考全文内容,概括时各则材料要有机结合。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这种逐层地、由多层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3.提取关键信息,重新加以整合。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题型二比较材料的不同点(异)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既然多则材料放在一起考查,那这些材料一定是有着共性的,也一定有着不同的地方,这也是命题者关注的重点,常考查考生比较材料的异同点。怎样确定是比较材料不同点题题干示例(2018·高考全国卷Ⅰ)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17·高考全国卷Ⅰ)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题干示例其他设问方式:(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指出两则报道内容有哪些异同。(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新闻都报道了××事件,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之处。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不同”“异同”“侧重”等字眼(2)题干中有“概括”“说明”“分析”等字眼怎样解答比较材料不同点题2.(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材料三: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审题判断:本题有两问,第一问“侧重点”“不同”表明本题是“比较材料的不同点”;第二问是“不同”的原因。我的答案:详解精析:第一问:阅读材料一,概括每一层次的内容并挖掘其背后隐含的意义:第一段是说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第二、三段可以压缩合并,是报道取得这一成就的重要意义。阅读材料二,概括每一层次的内容并挖掘其背后隐含的意义:第一段以潘建伟的导师的言论突出潘建伟在量子通信上取得的领先地位;第二段报道潘建伟的未来计划。阅读材料三,第二段从实验设施方面突出中国发展之快,第三段以潘建伟为例突出中国的科技创新成就,第四段,以“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来衬托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第二问:三者报道侧重点的不同在于报道者的角度不同,《人民日报》是国家主流媒体,它的任务便是积极向民众宣传和报道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向民众阐明这一成就的巨大意义;材料二的《自然》杂志引用的是人物传记,所以更侧重介绍潘建伟这一人物在量子通信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材料三的《读卖新闻》是日本媒体,因此以客观的角度报道了中国目前在基础科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国际视野角度来了解中国的发展。参考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此类题答题之道需要“三步走”: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题干具有指示性,考生要认认真真审读题干,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要筛选比较哪方面的信息:1.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内容。这类题目,在报道的对象上基本相同,都是针对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的,但报道内容的侧重点、报道的角度往往有细微的差别。因为报道的媒体不一样,其报道的目的就不一样。解答此类题目,既需要提炼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还需要关注每则材料的出处。比较材料侧重点、角度的异同是常考查的内容。对此,只要把各自材料的关键词语和层次弄清楚,最后两相比较就明白了。2.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深度。就新闻来说,仅就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典型的特征是仅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而有的新闻,除这些新闻要素之外,还有深厚的新闻背景、原因分析和结果预测。3.比较筛选整合报道的宽度。所谓新闻报道的宽度,就是新闻的涉及面。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题干已经明确“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如果考生答成“现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播运营模式”就不符合题干要求。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在材料中搜寻相关答题区域,并精读深析有关文字:首先分清层次,确定关键词语,思考“为什么”写这段文字,挖掘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然后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第三步,把筛选出来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归纳,使之成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最好分条作答。题型三谈看法、对策综合分析概括阅读实用类文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从材料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进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于是,提出对策之类的“谈看法、对策”综合分析概括题应运而生。怎样确定是谈看法、对策综合分析概括题题干示例(2017·高考全国卷Ⅱ)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他设问方式:(1)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问题的看法。(3)怎样实施×××措施?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看法”“解决”“措施”等字眼(2)题干中隐含着看法、对策等信息怎样解答谈看法、对策综合分析概括题3.(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
本文标题:2020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3 高考命题点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