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春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学国学【原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就是没有丢失他们的先天本真之心的人。【解读】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要寻求从先天带来的本真,并在后天将这种本真加以引导,用像孩提般纯洁无邪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1.作者名片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工诗、文,更擅长词。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是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表达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这些词格调优美、热情明快。后期的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她的作品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随之扩大。其词语言朴实清新,音节自然流畅,对后世影响较大,被称为“易安体”,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著有《金石录后序》(散文代表作)、文艺批评《论词》。后人辑有《漱玉词》。2.背景介绍《醉花阴》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于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此词。3.文学常识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派词作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等。1.识记字音(1)单音字昼.()纱厨.()东篱.()乍.暖()憔悴..()()(2)多音字薄()鄙薄()薄片()薄荷相()互相()吉人天相将()将信将疑()将领()将进酒答案:(1)zhòuchúlízhàqiáocuì(2)bó/báo/bòxiānɡ/xiànɡjiānɡ/jiànɡ/qiānɡ2.填字组词(1)憔cuì()荟cuì()纯cuì()(2)头nǎo()苦nǎo()玛nǎo()(3)lí()笆玻li()淋lí()(4)xiāo()售xiāo()烟元xiāo()答案:(1)悴萃粹(2)脑恼瑙(3)篱璃漓(4)销硝宵3.词义理解(1)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凄凄惨惨戚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乍暖还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难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漫长的白天。(2)悲愁、哀伤的样子。(3)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4)调养,保养。(5)这里相当于“煞”。(6)怎么、怎样。(7)光景,状况。一、把握主旨1.《醉花阴》这首词是词人早年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的,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它巧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2.《声声慢》这首词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表现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通过对残秋景象的层层描述,表现了词人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二、理清脉络三、艺术特色1.《醉花阴》(1)巧妙的比喻运用。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2)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阕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词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2.《声声慢》(1)创造性地使用叠词。词的上阕一开头便连用七组叠词,表达出三层意思:“寻寻觅觅”,写作者的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极言心情之悲怆。叠词运用得既准确又形象生动,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巧妙、自然的铺叙手法。作者运用巧妙、自然的铺叙手法,把情和景概括得极其突出和深刻。先写白天“乍暖还寒”的天气,作者由于孤独寂寞,想借酒浇愁,却碰上“晚来风急”,她在百无聊赖之中,抬头望见大雁飞过,不免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以至于再看到院子里盛开的黄花,也无心摘取。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了细雨,雨滴从梧桐树叶的缝隙间不断地落下,观景人心绪的悲凉、哀愁透过雨景跃然纸上。最后用一个“愁”字收束全篇。通过铺叙日常生活,生动地刻画出作者种种难以诉说的沉痛和真实的情感。一、读《醉花阴》,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鉴赏诗歌的炼字]“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与“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2.[鉴赏诗歌的炼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哪里?试用自己的话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3.[鉴赏诗歌的炼字]赏析“人比黄花瘦”中“瘦”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更重要的是: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丈夫日渐消瘦的形象;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产生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4.[鉴赏诗歌的意象感情]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因思念丈夫而寂寞孤独的愁绪。二、读《声声慢》,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5.[鉴赏诗歌的语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2)七组叠词,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词,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使用叠词更显示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3)这几句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6.[鉴赏诗歌的内容]词人为何说是“淡酒”?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2)睹物思人。此时,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再有,这也表现了词人天涯沦落之感。此时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7.[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词中蕴含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既指菊花枯萎凋谢,又指词人因忧伤而憔悴消瘦。正是因为词人无心赏景,虽是菊花堆满地,却不想去摘赏。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己凋谢,即花自损,欲摘却不堪摘了。这里既写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怜惜菊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让人回味。8.[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次第”指哪些“次第”?词人为何说“一个愁字了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2)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问题1《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中国古诗词中表现女子情感题材的“闺怨词”多由男性代笔的现象在宋代终于被李清照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观点二)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词人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问题2《声声慢》中有这样的词句:“
本文标题:2020春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9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