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安置机构人员对院童性议题之处遇与辅导策略
安置機構人員對院童性議題之處遇與輔導策略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洪素珍認知你的情緒與感受一個愈能了解自己情緒的人,若真遇到需要處理性騷擾或性侵害之事件時,也就愈有能力去理解當事者複雜的情緒。認知你的價值觀為什麼澄清個人的價值觀那麼重要?因為你對此議題的價值觀,將會引導你處理這類議題的態度。身體自主權身體自主權是指每個人可以發展出來自我照顧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這種能力也是一種權利,身體是人發出各式行為的工具,因此對個人身體的照顧與管理,也就是對個人行為的管理。每個人的安全空間及身體界線會因著情境,週遭互動的人而有所不同。身體自主權,不只是管理有形的身體與行為,亦包含無形的情緒、認知及語音,因為生理性的身體不能獨立於心理及認知之外,且他們彼此之間是交互作用的,因此另一層面的身體自主權是個人有權利及義務學習管理個人的認知、情緒與語言兒童對性的行為之解讀1.一至五歲之性發展一些性的行為常發生在兒童的行為中:男嬰的勃起、男嬰類似高潮反應、女童(約三歲前)大腿的相互摩擦、暴露自己的隱私處(約三歲後)、玩脫衣服或性探索的遊戲(約四歲)、問有關性的問題(約五歲),及從二到五歲,不論男女開始對生殖器感到好奇,玩弄生殖器官是常見的現象。•在未被性侵犯的兒童中,一些特定的性行為是不太會發生的,這些行為包括:企圖性交、使用物品插入陰部或肛門。受到性侵犯的兒童,可能在自慰的過程中,使用玩具或物件,或試圖將物件放入陰部或肛門;沒有受到性侵犯的幼兒通常不會使用強制之力量與方式要其他幼兒參與自己的性遊戲,亦不會使用物件或玩具來進行自慰。2.六至十歲之性發展此階段的兒童在性知識及自我認識上有很大的進步,雖是處於同性期,但對異性依然有好奇,揭看及觸碰他人隱私處均是常見的性遊戲,但因成人的制止,故這些遊戲將變成「地下化」。•兒童性發展到此階段,曾受到性侵害的兒童會開始回應在過去或現在還持續的事件,因為在被害過程中可能有自己的主動配合、主動要求,或無法停止被虐的情況,所以受害者會開始自我批判,並一直停留在思想整個事件情境的階段遭受性侵害之可能特徴一、身體變化•經常抱怨不清楚身體哪個部位庝痛•行走時,姿勢怪異•抱怨生殖器官疼痛•睡眠失調、精神不濟•身體出現不明的傷口或創傷遭受性侵害之可能特徴二、行為變化•出現性早熟的言語或動作•對自己或他人有傷害、攻擊行為•難以集中精神學習,不易專心•有時出現出神、恍惚眼神•出現說謊、偷竊、蹺課、逃家等行為•突然變得不敢一個人,需要人做陪•突然變得沉默安靜遭受性侵害之可能特徴三、情緒變化•情緒起伏不定•不明原因突然哭泣•懼怕某人或某一類型人•無故增添新的恐懼感•害怕獨處、怕黑•憂鬱、沮喪、自卑動力:1.創傷性的性1)動力兒童在不適應的發展階段中,因著性的行為而得到利益或他們所需要的情感。2)心理的影響對性的議題保持更多的沈默對性認同感到困惑對性規範感到困惑對愛、照料、關懷與性的感受感到混淆對性與親密感到混淆3)行為上的現象強迫的性行為(廣義)對性行為過渡早熟攻擊的性行為性關係的混淆性遊戲公開的性行為強迫的手淫性知識與年齡不合將人際關係性化2.被污名的個體1)動力·加害者對受害者的指責·兒童對於發生的性的活動感到羞愧·揭發時其他人震驚的反應會令兒童感到羞愧·其他人(家人、朋友、協助者、重要他人)對於發生之事件指責兒童·刻板化印象認為受害者是不潔的、不整的2)心理的影響·感到羞愧、罪惡感·低自尊·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一樣3)性為上的現象自殘、自殺、疏離、人際關係不好3.被背叛的經驗1)動力常是被兒童最相信的人所侵犯及操弄,故兒童的自主及主體性被侵略與破壞,且父/母可能均不支持受害的兒童。2)心理的影響·悲傷憂鬱·極度依賴·對男性有錯誤的信任·無法分辦誰可以相信、誰不可以·憤怒、易發脾氣3)行為上的現象·黏人的·對親密關係不自在·疏離·叛逆行為、不聽話1)動力因身體被自己無法控制的外力所侵入,故產生無助感,而這種脆弱的感覺將因時間的流逝而增加,兒童將不再相信他/她自己可以有能力保護自己,故一再感到害怕與無奈,而無奈感亦來自兒童感到無法令別人相信他/她的經驗。4.充滿無助感的自我2)心理的影響·焦慮、害怕、低效能的自我·感到自己是受害者,需要控制感(所以會『不聽話』)·與加害者認同·感到莫名的壓力3)行為上的現象惡夢、恐懼、身心症、飲食與睡眠的問題、憂鬱、逃跑、學校行為問題、成為加害者、規範行為的破壞者自我保護課程的實務經驗提出以下的課程內容建議:•認識身體功能、感覺及心理情緒。•認識青春期個別差異。•身體自主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之個體。•認識身體引私處及何人何時可以碰觸自己的隱私處。•決定個人的身體界線及瞭解尊重個人身體界線的差異。•分辨好的、令人困惑的及不好的碰觸,並相信直覺。•口語界線及同儕侵犯。•瞭解賄賂、處罰與性侵犯間的關係。•瞭解好的秘密及不好的秘密與性侵犯間的關係。•分辨危險情境之人、事、時、地。•反應策略及行動之信心與勇氣。危險評估中的三大交互因素•1.危機情境的本質•心理社會壓力的嚴重度•單一或重複事件•目睹或經歷•失落因素的呈現(與家人分離、家人死亡、失去熟悉的環境、失卻熟悉的角色/地位、失去身體的某個功能或部位)•身體受傷/疼痛•自己單獨或群體•生命受到威脅2.個人的因素–年齡(發展階段、認知層次、道德發展、氣質特質)–危機前的生活適應狀況(家庭、學校、人際/同儕、醫療)–因應型態/自我功能評估–過去的危機經驗–功能整體評估–危機事件的特殊意義3.支持系統中的因素•核心家庭•折衷家庭•學校•朋友•社區•宗教•社會文化家庭評估兒童(一)行為(二)發展(三)情緒(四)心理衛生(五)社會支持系統照料者(一)個人歷史及生命義意(二)親職態度與能力(三)優勢與治療需求(四)改變的動機介入的重點•提升自尊(練習)•增加自我信賴感•界定清楚自己的角色•澄清、解決問題•探索過去的因應能力,增加自信•教育新的因應機制•共同設計活動(例如週末時間)•建立支持網絡,若有自殺傾向,自己亦可能在此網絡中。•控制感、權力感及安全感的恢復對案主的說與不說可以說的:1.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我覺得很難過2.你現在是安全的3.很高興現在你和我在這裡4.我很高興你正在和我說話5.這不是你的錯6.遇到這些事,你的反應是正常的7.有這樣的感覺是可以理解的8.看到/聽到/感受到這些,是很讓人難過的9.你不會發瘋的10.事情可能不會一直這樣,它會變得更好,而你也可以變得更好11.你的想像會造成一個比原來的事情更可怕的現實12.哭、憤怒、想報復的感覺或想法,都是沒有關係的,沒有人因悲傷哭泣而死亡。13.人的感覺每天都不同,在同一時刻,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的感受同時存在14.相信自己的感覺15.破碎的心也可被療癒16.沒有人可以憑空讓痛苦消失17.不可能完全忘記曾發生的事,但俗著時間、治療的過程,回憶可以變得比較不可怕18.允許自己忘記一段時間,但當想起來時,也不需要太驚訝Reference:(Roberts,1991)不可以說的:1.我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2.我瞭解3.能活下來算是幸運的4.悲劇之外會有好是發生的5.這是命6.你會走過來的7.不會有事的,所有的事都會沒問題的8.時間會治癒一切9.應回到原來的生活繼續過下去10.你不應該有這種感覺應注意的避免事項(一)告訴案主應怎麼做(二)自我炫耀(三)扮演拯救者(四)自我揭露3.受害者•真正接受責任不在自己•處理可能的影響,這些影響是來自受侵犯的經驗,飛來自內在精神的病態•理解在院內中健康與非健康的性及區辨合適與不恰當的親職角色•在院內中有安全的計劃,包括:他和加害者的接觸以及若再犯可以如何處理?有信任的大人名單4.非受害之其他兒童•不指責受害者,知道責任的歸屬•同理與支持受害者,理解自己要對誰忠誠的衝突•了解院內中的互動模式與侵犯之間的關係,例如院內中的性別腳色、權力的差異、位階的差異等•需要有開放的空間來討論他們的感覺,例如:忌妒、憤怒、被排除或害怕復原過程•1.支持:讓兒童相信何會保護他,並增加支持網絡系統•2.穩定的生活:由結構化的生活事件中重新得到能力感與自我控制感的信心•3.情緒的宣洩與表達:利用說故事、演劇、繪畫、音樂協助兒童宣洩及表達內心複雜的情緒•4.身體的接觸•5.靈性、冥想與象徵的作用協助緩和情緒•出現的情緒是正常的,而非發瘋•有時放任自己一段時間,感受失控的感覺,也幫助恢復美好感受的一部分•說明類似經驗的人也有類似的感受•說明接受諮商一段時間直到回復自我的感覺是重要的•集中精神盡力過穩定的生活,做平常做的事情症狀的處理與治療一、學習命名情緒、覺察情緒、感受而不指責情緒。二、呼吸放鬆與冥想。三、降低過度的警覺系統•1.面對•2.接受•3.放鬆•4.讓時間過去•5.減少咖啡因、尼古丁•6.運動、睡眠與營養四、憤怒的處理•1.對自己的憤怒負責•2.將憤怒化為圖畫或字•3.運用想像技巧•4.運動•5.轉換想法五、認知性的重新建構•1.尋找替代想法•2.為曲解的想法創造解毒劑•3.為不健康的信念尋找替代想法•4.敘說與書寫六.協助案主發展出來自我安慰或自我安撫的能力(1)治療的重點要用溫和的方式,來幫助案主在意識的狀態中,有能力或者是有勇氣記得自己創傷的經驗。(2)使用自我安慰和自我安撫來讓案主的安全感或穩定感可以持續的增加。(3)安撫的能力來自兩部份,一部分是案主自己,另外一部份是外在的環境。(4)案主也可以用書寫的方式或者是繪圖的方式,或是買一些象徵物。(5)當察覺到自己有一些緊張害怕的感覺的時候。(6)或是閱讀一些童話故事。(7)另外就是可以為自己安排固定的自我犒賞的時間。(8)一些影像讓案主覺得是身體有覺得很不真實或者是身體的那種扭曲的影像出現的時候,他可以做的一些事情。七.案主自我批判的內在工作模式是重要的工作重點(1)協助倖存者建立內在自我對話的能力。(2)藉由內在自我對話的練習倖存者亦可在治療室外當孤獨一人時增加自我安慰的能力。(3)創傷事件會建立扭曲的認知。(4)因個別差異和環境的不同,受創的倖存者可能發展出不同的生存方式。(5)內在自我批判的角色,通常是內化不恰當的照料者而來的。EndQuestion?
本文标题:安置机构人员对院童性议题之处遇与辅导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