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础自测】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或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b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B.“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创造历史自当弘毅,习近平总书记向海内外释放出改革再出发的强烈信号。C.针对“贫困县学生倒牛奶”的批评,大多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施与者心态,用苛责的目光去打量一切。﹒﹒﹒﹒D.假设我们要拿着“一个主义”的尺度来衡量人才,那我们就敬谢不敏,实在连一打也找不到。﹒﹒【解析】选A。“譬”应读作pì。二、积累熟语,并判断词语运用的正误。1.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3.任重道远:任:担子,担当的东西;道:路途。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4.死而后已:已:停止。到死才停止。形容献出一切。5.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1.克己复礼,是我们这个社会必须要推崇的。这个礼,不单是指我们所谓的礼仪或者礼貌,还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追求。()﹒﹒﹒﹒√2.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马云努力遵循做人的良善,谋求大家的共同生存和繁荣,对人对己,一视同仁。()﹒﹒﹒﹒﹒﹒﹒﹒√3.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的使命担当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我们感到身上的责任任重道远,但使命光荣。()﹒﹒﹒﹒×。“身上的责任任重道远”不搭配,可删去“身上的责任”。4.作为一名身患绝症的病人,他决定不再接受任何治疗,死而后已,不再给家人增加任何负担。()﹒﹒﹒﹒×。这句中的“死而后已”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5.他是血战到底的战斗英雄,危险时刻,他不惧炮火,杀身成仁,独自坚守阵地11小时,最终保住阵地并凯旋,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从句意来看,他并没有牺牲生命,所以用“杀身成仁”不符合语意。三、名句默写。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3.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4.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有杀身以成仁。答案:1.勿施于人2.己欲立而立人3.士不可以不弘毅4.无求生以害仁【文言梳理】一、通假字1.问知(“___”通“___”)2.举直错诸枉(“___”通“___”,___________)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__”通“___”,_____)知智错措安排、安置乡向先前二、一词多义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活用尧舜其犹病诸(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担忧、忧虑2.动词活用己欲立而立人(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使……站得住3.形容词活用①举直错诸枉(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___②不仁者远矣(形容词作动词)_____③己欲达而达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正直公正的人疏远使……通达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古义:_________今义:丈夫或妻子﹒﹒爱护别人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_________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可以用来五、翻译文中重要句子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因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文本研读】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3题。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①“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1.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对颜渊说仁,主要是从独处的角度来讲的,对仲弓说仁,主要是从处世角度来说的。B.文中的“邦”,是指诸侯国;“家”,古代是指普通百姓的家。C.子夏并没有直接回答樊迟的问题,而是大发了一番议论,委婉地启发樊迟。D.文中的“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伊尹,是商汤的大臣。【明确】选B。“家”,古代是指大夫的家族。2.请解释“克己复礼”的含义。【明确】“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复礼”,就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规范。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①我颜回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②先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啊?二、阅读文中语段,完成4~6题。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①“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做,实践)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接济)D.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扬)﹒﹒﹒﹒【明确】选D。弘:广大。5.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明确】选A。“恕”,不是宽恕,而是从自己出发,去推想别人。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①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②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要点探究】1.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点拨】自处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处世“仁”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2.选文第9则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结合这句话谈谈“仁者”和“知者”对待“仁”的区别。【点拨】(1)“仁者安仁”,指仁者的内心充足,安贫乐道,所以能安处仁道;“知者利仁”,指智者知道“仁”对他有利,所以去行仁道。(2)“仁者”“知者”,一个以“仁”为本,一个以“仁”为用。“仁者”是自发的,“知者”是自觉的。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仁者”有内部动机,“知者”靠外部激励。3.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点拨】“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但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4.结合第7则分析曾子认为读书人必须具备怎样的品质。【点拨】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心胸狭隘,遇到困难就中途退缩,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试想一个懦弱无能的人怎能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这是由心中怀着坚强意志的读书人实践仁的理想决定的。【备选要点】1.孔子“仁”的思想精华是什么?【点拨】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摒弃的具体内容,但其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2.选文在措辞上有何特点?请举例简要说明。【点拨】平淡之中见真知。文中的很多措辞看上去很平常,而实际上可谓意蕴丰富。如“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当中的“一日”,就大有深意。人世间所有的事业都以这“一日”为着重处,实践仁也是这样。荒废或舍弃了这一个“一日”,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时候。【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人说,“仁”是很高尚的道德,但施仁的社会已远离我们而去了;有人却认为,“仁”一直与我们在一起,我们生活中,仍需要“仁”,存在“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明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爱人,用慈善之心去待人接物。仁爱的思想根植于人的本性,所以孔夫子提出的仁爱思想直到今天还是一样让人感觉温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仁的实现,是自我的实现,如同个人的修行,要凭借内在的精神力量才可以完成。
本文标题:2020版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2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