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高分突破(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阐释】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也称意象。具体分为:形象人物形象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中的景物抒情诗中的意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知识拓展】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示例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类型示例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类型示例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形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描写了一位英勇的战士形象,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类型示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描写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的诗人形象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藐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类型示例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描绘了一个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已逝,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个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类型示例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解题攻略】1.人物形象方法技巧:(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如果人物形象为抒情主人公,应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回忆诗人人生经历、创作风格、所处时代等背景材料。如果作者比较陌生,可借助注释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揣摩其写作目的。如以王维四十岁为界,前后诗风迥异,因而定位诗歌创作时期对理解诗歌情感、把握诗人形象至关重要。(2)看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如果人物形象为诗人另外塑造的客体形象,就需要搜集描写这个人物的语句,在古诗中多为典型的细节,以此来判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如李白的《越女词》就通过“棹歌”“笑入”“佯羞”等动作神态的细节来塑造可爱娇羞的采莲女形象。(3)借助意象,运用想象,感知形象。如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所描绘的山村风貌就与主人公淡泊世事的人生取向相吻合。(4)理解典故,感知形象。如王维的《观猎》以周亚夫、射雕手斛律光的典故来映衬将军形象。(5)分析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诗眼)、句子,即借助抒情议论句看人物评价和人物情感。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句就直接表明了李白傲岸不屈的性格特点。答题步骤:2.景物形象方法技巧:(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步骤:3.事物形象方法技巧:(1)指出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以及表现手法具体分析物象。(3)点出物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答题步骤:【典例验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9分)北塘避暑[注]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注】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一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解析】选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理解错误,“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自足”“只空还”,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诗句内容,首联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诗人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旷然”一词也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及宽阔胸襟和雍容气度。“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自足”“只空还”不仅写景,而是表达人知足常乐、来去无心、不追求功名利禄、追求内在的精神品格。“万柄莲香一枕山”,选取“莲”这一意象,用象征手法塑造了诗人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答案:①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②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③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二、(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解析】选A。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瞻望邈难逮”的意思是说孔子的遗训可望而不可即,自己难以做到,并不代表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4.“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此句描绘了田野上风吹禾苗的美好景致。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翻译法”,将诗句用现代散文的语言“翻译”过来,注意要描绘出诗句的意境,可以稍加评论。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5.“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要结合全诗理解这两句。前面描写了田野耕作之乐,此处说“长吟掩柴门”表达的是一种避世隐逸的淡泊之情。而“聊为陇亩民”中着一“聊”字,则微现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愿意过这种归隐生活;另一方面济世理想又怎么实现呢?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9分)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①沈:同“沉”。②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后为酒的代称。6.下列对这首词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盈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B.“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可爱。C.词的上片和下片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D.全词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解析】选C。C项,应是上片侧重于正面描写,下片侧重于侧面烘托。★7.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注意从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中进行总结,答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答案:①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③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每点2分)【备选习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9分)漫感龚自珍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己亥杂诗①龚自珍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注】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D.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解析】选B。B项,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并不能传达出忧愤悔恨之情。★2.“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
本文标题:2020版高中语文 考点高分突破(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2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