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 论述类文本阅读(总)课件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部分考纲下载•《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为: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解读真题体验高考解读2017年、2018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3个小题在考查内容上有侧重。第1题,内容理解题,侧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小,选项多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迁移、转换。卷别选文(出处)类型理解词句筛选信息归纳概括论证分析观点推断2018全国卷Ⅰ《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学术论文√√√2018全国卷Ⅱ《“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学术论文√√√第2题,论证分析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包括提取论点、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以及分析论证手法的运用等。卷别选文(出处)类型理解词句筛选信息归纳概括论证分析观点推断2018全国卷Ⅲ《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学术论文√√√2017全国卷Ⅰ《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政论文√√√2017全国卷Ⅱ《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学术论文√√√2017全国卷Ⅲ《留住乡愁》时评√√√第3题,观点推断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多对文本内容要点作逻辑推断卷别选文(出处)类型理解词句筛选信息归纳概括论证分析观点推断2018天津卷《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学术论文√√√2018江苏卷《中国建筑的希望》学术论文√√√•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真题体验•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原文第四段的表述是“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本的论述中心是“新子学”,文本详细地阐述了新子学“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中间虽然提及“新子学”是对历史上的诸子之学的内在继承与发展,但只是笼统地提到历史上的诸子之学,并未对其特点加以详细阐述,也未将其与“新子学”加以对比,且文章的目的也并非“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根据全文内容可知,“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相当于“照着讲”,而“进一步阐发”相当于“接着讲”;而根据第二段第一句“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可知,“照着讲”和“接着讲”这两个特性是历史上的诸子之学本身就具备的,所以“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这一说法错误。C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错,原文第四段中“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表述的是“仅仅停留在‘照着讲’”的后果。•而且第四段表示“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互相渗入,“照着讲”本身已包含了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已包含“接着讲”。D项,根据文中对“新子学”与世界文化关系的表述以及结尾“‘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一句可以看出,“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照着讲”与“接着讲”这两方面是不可偏废的,所以选项中“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的说法错误。•二、(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载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逐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赖,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4.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B.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错,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5.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B.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D.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错,原文第四段的表述是“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C项,“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错,原文第五段的表述是“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意思是说公众在使用数字化产品时,只能按照少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士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被动接受者,没有自由选择权,并不能武断地说公众已被奴役。•D项,“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错,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人类可以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从而避免形成科学技术与人类二元对立的格局。•6.下面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 论述类文本阅读(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4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