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语言文字应用第一部分新重点语段综合题解题突破•一、命题分析•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模块的选择题有较大变化,把正确使用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连贯三个考点放在一个小语段中进行考查,打破了以往各自独立考查的形式。成语题由语境辨析改成了近义成语辨析,病句题由辨析向修改角度转变,语言表达连贯则回归句子复位题型,让全国卷地区考生耳目一新。题目信息考情一览卷别语段材料近义成语辨析修改病句句子复位2018全国卷Ⅰ“大洋一号”科考船(说明性语段)T19T17T182018全国卷Ⅱ当代戏曲的创新发展(议论性语段)T18T19T172018全国卷Ⅲ动物迁徙路线的确定(说明性语段)T17T18T19•二、满分策略•语段综合选择题突出了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强调在语境中对语言进行更细微的把握和更精准的运用。作答此类题,一方面要能准确理解语段内容,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各类表达应用题的解法。•1.定向阅读,明确语段中心•语段综合题选取的材料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说明性语段、议论性语段、记叙描写性语段三类,不同性质的语段在阅读关注点上有所不同。•(1)说明性语段信息主要包括被说明的事物及其主要特征,在阅读文段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信息:①物体——属性、特点、功用等;②景物、建筑物——方位、大小、结构等;③抽象事物——内涵、外延、属性等;④说明的目的。•(2)议论性语段以说理论证为主,在阅读过程中要关注以下主要信息:①议论的话题、观点、看法;②证明观点、看法的证据;③论证过程中使用的论证方法;④结论是什么。另外,要注意提示性语句,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3)记叙描写性语段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阅读语段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①叙述的主体(对象);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的意义及目的。•2.逐题突破,掌握解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点,掌握题文关系语段综合选择题考查形式多样,《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表达应用”方面的考点均可以在此处得到考查,题型包括但并不限于2018年三套全国卷中考查的近义成语辨析、病句修改、句子复位三种。作答时首先应审清每道选择题的题型特点,明确考点指向,初步了解考查点与语段的关系,如考查的成语、病句、待选句在语段中的位置等第二步:定中心,理层次,因题读文(1)首先要根据表达方式,确定语段的性质,整体把握语段中心。①说明性语段:明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②记叙性语段:明确记叙的对象和事件。③议论性语段:明确议论的话题和观点。(2)理清层次,明确考查点与语段的关系。①把握文段语脉,划分语段层次。②联系上下文,明确语段中待补的词语、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待改的病句存在的问题等第三步:结合语境,按法分析,逐题突破语段综合题的考法多样,但基本的出发点仍为高考一轮复习中已复习过的各类语用题。作答时,要回到语段语境,运用相应考题的解题技巧,如近义成语辨析法、病句修改法、句子复位法等(具体内容可见本书第一部分),逐一突破。在所有选择题答案均选定后,将相关内容带入语段,通读检查,确保语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典例示范]•(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第一步:审题干,明考点,掌握题文关系。第一题为句子复位,要求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第二题为近义成语辨析题,要求在四组近义成语中选出恰当的成语填入文中横线上;第三题为病句修改题,要求选出对文中画横线的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第二步:定中心,理层次,因题读文。①语段为议论性材料,探讨了戏剧的传承与创新的问题。②语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括号处),指出一些人的错误观点:戏曲不必创新。第二层(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到“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论证戏曲创新的必要性。第三层(语段最后一句话),补充论证戏曲的创新是以传承为基础的。在读文过程中明确括号、横线处所需表达的意思。第三步:结合语境,按法分析,逐题突破。具体如下⇩选句连贯题“六一致”:①话题一致,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②结构一致,做到包括短语类型和句式结构的整齐划一。③语境一致,要充分尊重原文语境的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④事理逻辑一致,要遵循自然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⑤关联词语一致。⑥提承照应一致,即前面提到的内容要与后面承接的内容一致近义成语辨析题的答题方法:①比较异同。要找到两个对应词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特别是不同之处。②联系语境。选词填空要在掌握词义的基础上,努力找寻语境中的线索,把语境作为选择的依据。③用好选项。可以结合选项运用直选法或排除法确定答案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①了解病句的基本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②运用“提取主干法”快速辨别错误类型,如果主干没有语病,马上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语病,再看逻辑上是否有问题。③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有添(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语序不当的)这四种[解析]联系上下文语境,并结合括号前“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一句,可知此处论述的中心是“创新精神”,故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为“创新精神的缺失”,排除A、B两项。比较C、D两项,这两项表意相似,但“制约了……”比“对……起了制约作用”更为凝练,更恰当,排除D项。故选择C项。[答案]C[解析]第一处,寿终正寝: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的意思。语境强调的是戏曲的消亡,应填“寿终正寝”。第二处,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个时期广为传播。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名噪一时”强调在当时的影响,“名垂青史”强调对后世长久的影响。句中用来形容对后世有长久影响的京剧名伶,应填“名垂青史”。第三处,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根据“还从化妆、灯光……大量的探索”可知,应填“博采众长”。第四处,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语境强调的是尚小云等人敢于突破藩篱,不满足于照样子模仿,应填“照猫画虎”。故选择C项。[答案]C[解析]“眼花缭乱”一般不直接作定语,往往要与“令人”“使人”等搭配使用,此处应改为“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排除A、D两项。“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前应加“这样”(承前指代正确的创新方式),排除C项。故选择B项。[答案]B|对点小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人们赋予它这个诗意的别称“悟空”,()。•中科院院士吴岳良说,根据最新天文观测结果,宇宙是由27%的暗物质、68%的暗能量和5%的普通物质组成的。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从来没有被直接“看”到过。对于神秘的暗物质,科学家迫切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对它们的研究很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革命。•与暗物质________的,不只有光,还有普通物质,他们靠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电磁力组装在一起。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电磁作用,我们才能够触摸到这个大千世界。而暗物质,对这样的电磁作用,根本就________。•在运行的头530天里,“悟空”号果然________,一共记录到28亿个高能粒子,从中分辨出150万个高能电子,测量了它们的能量和来源方位。它以高置信度观测到了能谱在1TeV处的拐折行为,从________的乱象中抓住了一条关键线索,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这个幽灵的真面目。•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B.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为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C.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D.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为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其一,成分残缺,应删去“随着”;其二,结构混乱,“确保”和“奠定坚实的基础”句式杂糅,可将“确保”改为“为”。•答案D•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科学家内心惊叹于它的火眼金睛,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B.它的出现,让科学家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内心激动不已•C.科学家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内心惊叹于它的火眼金睛•D.它的出现,让科学家内心激动不已,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B•解析根据前文可知,括号内的语句应强调“悟空”号卫星的作用,排除A、C两项。按照认知事物的逻辑顺序,科学家应该先“看到”,然后才“激动”,排除D项。故选择B项。•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形同陌路不屑一顾不孚众望浩如烟海•B.素昧平生不屑一顾不负众望错综复杂•C.素昧平生不足挂齿不孚众望错综复杂•D.形同陌路不足挂齿不负众望浩如烟海B•解析第一处,形同陌路:彼此像是不相识的人一样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新重点 语段综合题解题突破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5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