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新《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何理解和实践这一理论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儿童在入学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言语能力。他们通过口头语言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和简单的生活用语,为汉字的学习和阅读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口耳目》一课,共有12个生字。这些字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在生活用字中经常见到,教学时,打破以往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的惯例,而是利用课件把12个字全展示出来。然后提问: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想一想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朋友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自己认识的一些字。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而是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再比如: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①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②先轮廓后内涵,即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③先上部后下部;④先左后右;⑤先熟悉后生疏。了解儿童探求新知识提供可能。内容上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二、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汉字的特点及自身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简称字理。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进行汉字教学。这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方法。新《语文课标》在第一学段的目标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也是根据字理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小学阶段,运用字理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类字的教学:1、象形字的教学。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到形声字。教材的识字内容也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编排的。如教学“日、月、火、木、禾、竹”等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而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如“木”“禾”等字。教学时,利用这类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会意字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会意字也很容易掌握。譬如,学习“灭”,我们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应刃而解。3、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学时,可能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如:“青、请、清、晴、精、睛、静”“包、泡、炮、抱”。成串的比较会让学生在字义、字形和字音方面产生联系,快速的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三、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法,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目前,存在于教学实践中的识字方法很多,比如图示法、演示法、表演法、绘画法、游戏法、故事法、猜谜法、编顺口溜法、比较法、联想法等。这些方法为识字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为我们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握这样几点:①要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而不仅仅拘束于某一种;②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提倡改革创新;③方法的运用应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为目的,不流于形式。总之,识字教学要依据新《语文课标》,注重识字方法,开拓识字渠道,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1、变换角色,让学生主动识字。识字教学要改变或避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积极培养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互换角色,给学生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比如,在生字教学中,我们不是一一领读,而是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自己会认,鼓励学生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的过程完成识字任务。这样的教学实践,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2、利用多种手段,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实践证明,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如,我在教学生字“玉”和“土”时,教师先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画了什么?然后练习读出“玉”和“土”的字音,最后指导写这两个字。在指导写这两个字时,老师并没有领着学生一笔一画去写,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写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玉”字是“王”字里加一点,另一个学生说:“土”字是“王”字少一横,还有的学生说,“土”字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从这个教学案例看出,利用有效的手段,能点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改变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手段有:挂图、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表演、绘画、音乐等等。3、拓宽识字渠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作为母语教育,语言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说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空间识字,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学生可以利用的识字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校园里的墙报、师生的姓名、社会上的广告牌、建筑物的名称、商品的标签、实物名称、各种图书、电脑、网络等,都能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必将使学生跨入更大的识字乐园,也必会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发现。新《语文课标》的识字改革,既沉淀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因此,我们在新《语文课标》的指引下,要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互动识字、自主识字的能力,改变被动接受的状态。
本文标题:.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5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