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ONTENTSC专题跟踪检测(十五)模块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专题十五全国卷25分大题突破(一)考情分析1.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年份·卷型模块考查主题设问2019·高考全国卷Ⅰ经济钢铁业发展(1)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2)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2019·高考全国卷Ⅱ经济中国关税制度改革(1)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年份·卷型模块考查主题设问2019·高考全国卷Ⅲ政治国家治理(1)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2)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2018·高考全国卷Ⅰ政治基层社会治理(1)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年份·卷型模块考查主题设问2018·高考全国卷Ⅱ经济中美历史上大豆的种植利用(物种交流)(1)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2)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3)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2018·高考全国卷Ⅲ经济上海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比较(1)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2)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3)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年份·卷型模块考查主题设问2017·高考全国卷Ⅰ政治近代中法两国的民族主义(1)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2)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2017·高考全国卷Ⅱ经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矿业政策(1)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2)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年份·卷型模块考查主题设问2017·高考全国卷Ⅲ政治郑成功收复台湾(1)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2)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2016·高考全国卷Ⅰ经济清中期人口问题(1)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2)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年份·卷型模块考查主题设问2016·高考全国卷Ⅱ经济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1)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2)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2016·高考全国卷Ⅲ经济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比较(1)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2)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年份·卷型模块考查主题设问2015·高考全国卷Ⅰ文化儒学发展(1)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2015·高考全国卷Ⅱ文化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2.命题规律分析(1)经济模块命题最多,其次是政治模块,文化模块命题最少。(2)基本没有跨模块的题目。(3)同一模块中古代史与近代史结合命题的情况较多,多是中外比较或古今(近)贯通。(4)设问方式以两问的居多,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答题要求往往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信息概括特点、趋势。说明原因(背景)、影响、作用等,有的还要求进行历史评价等。(5)2018年考题出现了一个新变化,设问变为三问,最后一问紧扣考查主题或热点问题设问。2019年又恢复为两问,说明两问模式将持续下去。(二)解题方法[典例](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①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②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③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④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⑤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⑥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⑦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⑧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⑨村民自治迅速发展,⑩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⑪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三)答题思路第一步:审设问、明方向,确保答在范围内第二步:析材料、联知识,确保答全要点第(1)问中第一小问:“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分析保分点①宋朝:惩恶扬善,道德教化③明清:宣讲“圣谕”是主要内容②宋朝为民间组织④明清时期由地方政府组织推行高分点④考生在回答此问时,往往会分别列举宋代和明清乡约制度的相关内容,很容易忽视乡约制度的变化,即由什么到什么,从而导致失分。在组织答案时,要特别注意求答语的指向,而不能仅仅依靠材料简单归纳第(1)问中第二小问:“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分析保分点①④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⑤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高分点⑤经济的稳定、人伦秩序的稳定有利于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社会治理回答本问时,一是要注意回归“主题”——基层社会治理,二是要注意条理,即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去认识和理解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这样就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条理清楚的好印象,得高分第(2)问:“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分析保分点⑦救亡图存,说明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高分点⑥时人的认识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隐含了“西方民主思想在国内的传播”这一背景⑧1909年,这一时间信息定位于清朝晚期,此时清政府为自救,开展了自上而下的“新政”认知的深度和视野的宽度是回答本问的关键。答题时一是要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二是要回归历史现场拓宽视野,方能得高分。因此,阅读材料不要局限于材料本身,依托材料发散思维是关键第(3)问:“村民自治的意义”分析保分点⑨乡村治理的创新⑩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⑪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高分点回答本问时要注意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有助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第三步:组织答案要点化、条目化,确保条理规范答案:(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背景: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意义: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四)模拟演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在前,为阳)和内廷(在后,为阴)两部分,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故宫全部宫殿,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据百度百科等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转而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稳定,力求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多数建筑通过基本的几何形体来创造出理想的比例。在建筑设计及建造中大量采用(罗马时期的)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大型建筑外墙多用石材;色彩以白、灰、米黄为主色调,朴素淡雅;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穹隆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这些,都反映出结构和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结构、建筑风格是全新的,其中还包含了这一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早期空间多封闭,后期转向开放。——摘编自张亦林《浅谈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故宫与文艺复兴建筑在建筑艺术上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时代背景。(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看法。(9分)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可以从整体布局、结构、材料、色彩、理念等角度比较。第二小问背景,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外交、科技等角度回答。(2)这种差异是由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心理与时代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结合史实加以简要论述即可。答案:(1)差异:①故宫为群体组合,注重平面构图,讲究中轴对称,整体风格是工整、内敛(或庄重、威严);文艺复兴建筑注重单体的建筑艺术效果,空间上垂直扩展,整体风格是外向、开放。②故宫主要是土木制品,采用框架式结构;文艺复兴建筑材料主要是石质制品,采用围柱式、拱券式结构。③故宫建筑色彩以红、黄、绿、蓝为主色调,鲜艳夺目;文艺复兴建筑色彩以白、灰、米黄为主色调,朴素淡雅。④故宫讲究天人感应的宗教神秘主义;文艺复兴建筑则讲究反神权至上的世俗生活气息。⑤故宫秉承传统,千篇一律,变化很小;文艺复兴建筑则不断创新,风格不断变化。(答出4点即可)背景:①经济方面:中国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②政治方面:中国专制主义强化,控制越来越严;欧洲资产阶级壮大,革命形势不断高涨。③思想方面,中国理学僵化、保守;欧洲人文主义发展,追求个性解放和开放进取。④外交方面:中国闭关锁国,与世界隔绝;欧洲对外扩张,推动世界联系加强。⑤科技方面: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出现集大成式的总结而少创造;欧洲科技则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理性探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答出4点即可)(2)看法:①这种差异是由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心理与时代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②故宫反映了中国建筑的传统和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的等级森严和君权神授,而文艺复兴建筑则反映了欧洲建筑文化的特色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基础上的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的世俗倾向。③建筑艺术的发展既要坚持民族建筑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学习外来建筑文化的合理因素,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大胆探索,推陈出新。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模块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专题十五 全国卷25分大题突破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