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点击核心素养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结合某区域图或文字材料,能够说明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2.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不同区域差异,能够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因地制宜地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基/础/梳/理►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不同点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贫乏石油等矿产丰富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贸易发达不发达教/材/拓/展►1.江苏淮安市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2.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拦,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为卧室。傣族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区分,这种环境很适合建造竹楼。3.新疆的荫房荫房,也叫葡萄干晾房,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一般都是平顶长方形格局,墙壁用土块砌成,留有许多方形花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在夏季,鲜葡萄经过30~40天的晾制,即可风干为葡萄干。4.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教/材/释/疑►1.区域边界并非都是明确的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没有明确的界线,如干湿地区。2.区域内部并非不存在差异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相对一致性,这体现了不同区域间的差异,但并不是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如北方地区内华北和东北地区也有不同,区域空间尺度越小,内部差异就越小。3.地理区位不等于地理位置地理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由此可见,区位概念包含位置概念。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政治位置、经济位置等。4.地理环境差异不仅仅影响产业活动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产生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考点一区域差异及其成因(2018·高考江苏卷)“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1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2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A.甲B.乙C.丙D.丁(2)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解题思路]析图表[答案](1)D(2)A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因素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2017·高考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解析:1.C2.D3.D[第1题,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的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由于长江阻隔,导致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对两岸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不大。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2019·湖南衡阳质检)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回答4~5题。4.图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A.①地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B.②地土层深厚,适合种植C.③矿区地势低洼D.城市均沿河分布解析:A[②地位于亚热带丘陵地区,土层薄,肥力低,B错。根据图中水系分布可知,矿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C错。图示区域城市并不是全部沿河分布的,D错。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所以A正确。]5.乙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甲河没有,其原因是乙河流域()A.开山采矿,河流污染严重B.林地分布少,水土保持作用弱C.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D.近海岸地势平坦,利于泥沙沉积解析:B[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河上游为矿区,且沿河城镇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林地分布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泥沙在河口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B项正确。](2019·河南洛阳模拟)“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6~7题。6.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D.美化建筑7.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解析:6.C7.B[第6题,“地坑院”在正中央栽树的目的是起到警示作用,防外人跌入。一棵树对遮阳挡雨、遮挡风沙、美化建筑作用相对不大。第7题,关中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开挖窑洞不易坍塌。]8.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请据图1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2)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理位置的特征及降水的特点对比,注意描述的是位置的优越性,图中30°S穿过中部,故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图中东西南三面临海→海运便利。图示降水量的比较:a城市降水总量比b城市少,多雨期比b城市短。原因分析主要结合气压带进行分析。答案:(1)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2)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小;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且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且影响时间较长。)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018·高考天津卷)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表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城市名称人口数量(万人)城市面积(平方千米)经济总量(万亿美元)东京135121550.95巴黎106028450.74纽约8337980.90伦敦97817380.52(1)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A.东京、纽约B.纽约、伦敦C.东京、巴黎D.巴黎、伦敦[解析](1)东京星级餐厅数量多,不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巴黎电影院屏幕、图书馆和文化遗产的总量最多,而美术馆的总量并不是最多,B错误;纽约剧院的数量最突出,说明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文化遗产、美术馆和博物馆等相对较多。(2)东京的星级餐厅数量最多,纽约的剧院数量最多,两城市的经济功能更突出;伦敦的文化遗产、美术馆和博物馆等数量相对较多,巴黎的文化遗产和图书馆数量相对较多,两城市的文化功能更突出。[答案](1)C(2)A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具体区域,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探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2.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①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②劣势因素的制约强化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方法技巧]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四步法第一步: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第二步: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第三步: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第四步: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2题。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2.据图可以推断,从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