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纲点击核心素养1.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通过对某区域环境问题的了解,学会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环境问题的治理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学生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基/础/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采集渔猎崇拜自然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征服自然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形成环境污染。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表现水资源、土地资能源等短缺水土流失、土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农村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城市地区、发达国家严重形成原因过度消耗资源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过度开采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3.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核心提高生态效益方式环境友好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工业发展清洁生产农业推行生态农业实践公众提倡适度消费教/材/拓/展►1.臭氧层空洞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分被其吸收。臭氧层空洞并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臭氧低值区,目前臭氧层空洞主要出现在南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会使到达地球的紫外线增多,影响地球生物的生存。2.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3.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教/材/释/疑►1.环境问题并不单指环境污染环境问题除了环境污染外,还包括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2.温室气体并不仅仅指二氧化碳常见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氢氟氯碳化物等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所占的比例也大(约为55%),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相对较大。3.可持续发展不会阻碍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而且更加追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4.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考点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解题思路]析图表[答案](1)C(2)C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自然原因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为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2.主要环境问题(1)大气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成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全球气候变暖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大面积毁坏森林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岸低地、岛屿,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②使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③加强国际合作;④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臭氧层破坏①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②太阳活动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的合作酸雨人类燃烧大量煤、石油、天然气,排入大气中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①使河湖水、土壤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农作物生长;②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③危害人体健康①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②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清洁燃煤技术是有效措施(2)其他环境问题①资源短缺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②生态破坏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江豚、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③环境污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城市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石油泄漏(2019·湖南邵阳模拟)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扇形图以及地貌类型比例表,回答1~2题。地貌类型占土地面积比例海拔粮食作物平原20%<200m水稻丘陵63%200~500m水稻、冬小麦中低山15%500~3000m春小麦、马铃薯高山2%>3000m-1.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大,其主要原因是()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C[分析图表可以看出该地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在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比重却最大,故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开垦历史悠久。该地平原占土地面积的比例仅为20%,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排除②。该地平原占土地面积的比例仅为20%,但耕地比重却高达55%,说明该地区的部分丘陵和中低山被开垦为耕地,存在过度垦殖的现象。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土壤为红壤,具有酸、瘠、黏的特点,排除④。]2.该地区耕地比重过大,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酸雨C.全球气候变暖D.水土流失解析:D[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存在过度垦殖的现象。过度垦殖导致丘陵和中低山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加之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于夏秋季(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选项D正确。](2019·贵州贵阳摸底)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图。据此完成3~5题。3.乌梁素海对灌溉区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汛期的洪水C.汇集灌溉后的农业用水D.发展旅游和水产养殖解析:C[根据黄河及河套平原上各河的流向可知,图中地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因此位于东部的乌梁素海地势较低,应是灌溉后的农业用水汇集处,A错、C对。洪水主要发生在图中甲河段以南,与乌梁素海相距较远,故乌梁素海难以调节洪水,B错;受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污染的影响,灌溉后的农业用水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D错。]4.为防治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A.推广耐旱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解析:B[土壤盐渍化是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造成的,因此防治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措施应是灌排结合,完善排水系统,B对、C错。推广耐旱作物属于节水措施,虽然减少了农业用水,但作物仍需要灌溉,无法防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土壤盐渍化,A错;施有机肥只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影响不大,D错。]5.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流量小于乙处B.乙处为地上河C.乙处冬季水位高于夏季D.甲处有凌汛现象解析:D[甲处河水由南向北流,冬季河流结冰,秋末初冬和春季易发生凌汛现象,D对。河套灌区引黄河水灌溉,使得黄河从甲处流向乙处过程中,水量不断减少,A错;黄河上游河水含沙量较少,泥沙不会淤积形成地上河,B错;冬季,黄河流域进入枯水期,乙处冬季水位低于夏季,C错。]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3-4。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O-3和PO3-4的浓度数据。读表回答6~7题。河流NO-3(μmol/dm3)PO3-4(μmol/dm3)①32.90.6②78.51.6③17.50.2④121.00.46.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7.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3-4的浓度()A.均显著增加B.均不会增加C.NO-3减少PO3-4增加D.NO-3增加PO3-4减少解析:6.C7.B[第6题,比较四条河流,亚马孙河流域人烟稀少,工农业生产落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最少,农业化肥使用量也最少,因而河水中的NO-3和PO3-4浓度最低,对应表中的河流③。第7题,黄河下游以“地上河”闻名,河床高于两岸,两岸地表径流难以汇入黄河,因此,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后,NO-3和PO3-4的浓度均不会增加。]考点二可持续发展及实施途径(2017·高考江苏卷)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A.日照市B.潍坊市C.青岛市D.威海市(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A.单位GDP消耗大B.城市调控能力好C.单位GDP污染小D.城市发展水平低[解题思路]析图表[答案](1)CD(2)BC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质、内涵和原则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实质在发展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中解决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