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梳理整合考点导析素能专攻梳理整合立足课前自评·提升基础复习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1.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地球重力能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风化、、搬运、堆积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_对地表进行破坏,把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相互关系①二者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变化起作用②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③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地壳运动侵蚀高低起伏2.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内容(1)板块划分: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分为若干小板块。(2)板块运动①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②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表所示:六发生区域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___________消亡边界运动方向←|→→|←→|←消亡边界裂谷形成地貌、大洋中脊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示意图二、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1.常见类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图示甲为褶皱,其中A为,B为____乙为断层地貌实例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华山、庐山、泰山等张力背斜向斜2.研究意义: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指导意义。如石油、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多在盆地中;隧道、水库建设应避开。三、外力作用的表现天然气向斜断层1.作用沟谷、峡谷流水作用作用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与地貌侵蚀作用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地貌风力作用沉积作用沙丘、沙垄等地貌侵蚀堆积风蚀风积2.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造地表形态。考点导析建模思维流程·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真题剖析(2018·全国Ⅰ卷,8)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回答下题: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思路点拨: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答案:D考点探究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其他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2.板块运动及其形成地貌(1)图示理解六大板块位置与范围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如图:【说明】①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②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③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板块运动张裂碰撞挤压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图示考点演练(2015·江苏卷,5)如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解析:C本题考查板块构造知识。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属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处,而两板块边界呈南北狭长分布,形成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故选C。考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真题剖析(2018·天津卷,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思路点拨: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D考点探究1.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及分布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河谷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千湖之国——芬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2.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②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方法技巧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考点演练(2018·浙江绍兴期中)如图为某探险穿越地航拍图,该地分布着灰白色的长条状土丘群。其沿主风向延伸。土丘形如“白龙”,曰白龙堆。《汉书·地理志》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读图,回答(1)~(2)题:(1)该探险穿越地位于我国()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2)该地盛行()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南风解析:(1)C(2)A第(1)题,图中土丘沿主风向延伸,从史书上“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判定槽沟是由外力侵蚀而形成,该地风力作用较强,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第(2)题,据指向标可知土丘沿东北—西南延伸,可判定该地吹东北风或西南风;再根据图中东北部较平坦、西南部土丘和槽沟密集判定,该地吹东北风。素能专攻强化解题技能·提高核心素养各类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1.典型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要领2.几种特殊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要领颠倒、倾斜地层剖面图: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使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部分缺失地层剖面图:缺失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为沉积作用,地壳沉积后,原侵蚀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因为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侵蚀物来源。新覆岩层剖面图: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造成的。被侵入岩层剖面图: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素能点津】(1)出现大面积的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2)上层岩石被侵蚀,说明地壳发生上升运动。(3)地质构造或岩层的顺序,后出现的破坏先出现的,后出现的完整,先出现的不完整。提升训练1.(2015·浙江卷,5~6)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解题思路:第(1)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A错;甲处向斜槽部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B错;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山谷,C对,D错。第(2)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该地①~⑧岩层均为沉积岩,丙处山峰必为沉积岩,四个选项中石灰岩和砂岩为沉积岩。答案:(1)C(2)A2.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弯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河流总体流向和最先形成的滨河床沙坝分别是()A.自东向西1B.自西向东4C.自西向东1D.自东向西4(2)下列有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A.河流弯曲度小B.水位的季节变化大C.地形崎岖,落差大D.含沙量小思路点拨:第(1)题,据材料“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可确定河流流向。据材料对迂回扇形成过程的描述可知1最先形成。第5题,有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侧蚀的速度变化大,也就是水位的季节变化大。答案:(1)C(2)B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