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纲要求1.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2.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3.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4.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5.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模仿操作)知识网络知识梳理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用途78%2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___色、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___,不易溶于水,液氧显_____色。无无大淡蓝(2)氧气的化学性质白光浑浊淡蓝蓝紫刺激性大量白烟火星四射黑耀眼白光白蓝蓝水珠水珠淡蓝(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如登山运动员、潜水员、宇航员携带氧气;支持燃烧:如炼铁、炼钢、燃烧等需要氧气。3.关于氧气的实验(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续表(2)氧气的制取4.空气的污染和防治考点精炼考点1空气的成分及用途(5年2考)1.小车剧烈碰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氮气制造化肥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液氮作冷冻剂DA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是()A.医疗急救用的氧气B.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C.冷冻麻醉用的氮气D.用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C.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不会发生改变C考点点拨本考点主要考查测定空气的组成以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要注意空气中各气体所占的比例为体积比,而不是质量比。考点2氧气的性质与用途(5年3考)1.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成功完成了太空漫步。为解决航天员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B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D.氧气具有可燃性A3.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氧气极易溶于水B.氧气用于炼钢工业,提高炉温C.液态空气用于制取氧气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B考点点拨本考点主要考查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重点是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要准确,还有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说成可燃性。氧气可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考点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5年2考)1.图3-1-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图3-1-1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C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3-1-2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生也设计了一个如图3-1-2乙所示的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只不过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要使实验成功,乙在滴管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溶液,并反应后滴入,写出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____(填“能”或“不能”)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少,大气压把水压进瓶中氢氧化钠(或NaOH)不能考点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熟记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并能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理解为什么不能用碳、硫等代替红磷的原因。在进行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保证装置气密性;②可燃物必须过量;③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分析实验结果。考点4氧气的制取(5年5考)1.实验室用如图3-1-3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是MnO2和H2O2B.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D.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A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D.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D3.若在实验室选择如图3-1-4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1)写出装置中带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_。(2)写出用图示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铁架台_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时有以下实验操作,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写相应的标号)。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4)当加热药品至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能否立即收集氧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②③①④⑤⑥不能。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马上收集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5)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怎样放置?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正立放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考点点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分为固—固加热型(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和固—液不加热型(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收集装置由物质的水溶性和密度决定。考点5空气的污染和防治(5年1考)1.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A.氢能源车B.共享单车C.电动汽车D.柴油汽车2.2016年度,东莞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同比增加29天。为使我市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B.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C.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DA考点点拨关于空气的污染和防治的题目一般比较简单。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空气污染的两个途径:有害气体和粉尘;熟记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注意:二氧化碳虽不是空气污染物,但排放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重难点突破突破点物质燃烧现象的正确描述典例精练【例】关于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并有黑色固体产生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熔化物生成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变式训练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磷——大量白烟——氧化反应B.铁丝——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C.碳——白色火焰——化合反应D.氢气——发出白光——氧化反应A思路点拨描述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能将生成物作为实验现象来描述;②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剧烈程度也不同;③对生成物的颜色的描述要准确,要会区分“光”和“火焰”、“烟”和“雾”。广东中考1.(2015广东)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B2.(2017广东)下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3.(2013广东节选)如图3-1-5所示的实验仪器省去了固定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装配KClO3制备O2的发生装置,图中除固定装置外还差的仪器是______(写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灯4.(2015节选)根据图3-1-6的实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若用KMnO4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EI仪器a的名称是____;图中可用于加热KClO3制备O2的装置为___(填序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2017节选)根据图3-1-7回答有关问题。漏斗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2019中考化学必备复习 第三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0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