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目标导航]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一、背景(中世纪的天主教会)1.基督教的概况(1)派别: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2)核心:“原罪”和“救赎”。2.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社会生活中世纪的西欧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事事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3.改革的必要性(1)经济根源:14、15世纪,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天主教会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政治因素:教会贪婪腐败,建立宗教裁判所,迫害进步人士。(3)直接原因: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重,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名师点拨]1.欧洲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罗马天主教会既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又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因此,要推翻欧洲阻碍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就必须打破天主教会的势力。二、内容1.德国:马丁·路德改革(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2)主张:①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得救。②《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③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3)结果:宗教改革迅猛发展。路德所创立的教派称路德宗,主要在德国、北欧传播。[深化认知]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因信称义”是对基督教教义的继承和发展,其产生植根于西欧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是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阻碍了社会发展的反映。2.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1)主张:①反对盲从天主教会,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它解释为先定论。②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③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认为教会应当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④把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2)影响:①教义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②教会组织更为严格,很快传播到法国、尼德兰、英国等国。[名师点拨]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有先定论、民主教会、共和式神权国家,其主张更适应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需要,因此加尔文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进行革命,反封建的旗帜。3.英国宗教改革(1)背景:①英国在宗教改革前就形成了专制王权统治下的统一的民族国家。②英王亨利八世利用国内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的情绪,借欧洲大陆发生宗教改革之机,与罗马教皇决裂,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2)概况:①亨利八世主张:a.建立民族教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b.下令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②伊丽莎白一世主张:重申《至尊法案》,通过《三十九条信纲》,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标准。③影响:a.改革后形成了英国民族教会——英国国教会。b.改革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具有不彻底性,保留较多天主教成分。[名师点拨]正确认识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其动机是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三、影响1.天主教会改革(1)目的: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2)措施:①革除天主教会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②加强了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③西班牙人伊纳爵·罗耀拉创立的耶稣会成为反宗教改革活动最重要的工具。(3)影响:①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②耶稣会既充当了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又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2.宗教宽容(1)背景:①各教会之间争论、迫害和战争不断。②有识之士呼吁给予人民“良心的自由”,实行宗教宽容。(2)概况:①德国:1555年,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定“教随国定”,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是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②法国:1598年,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3.评价(1)积极性: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思想上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2)局限性:宗教迫害与宗教纷争愈演愈烈,实现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名师点拨]宗教改革运动形式上反对天主教教义和教会组织,实际上是对现存的社会和制度的反抗,实质上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神权的政治运动。要点一比较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相同点。(1)都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2)都认为《圣经》是基督教徒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人人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联系、交流,不需要教会的中介。(3)都主张简化宗教仪式。2.不同点。(1)从出发点看: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以人为出发点和目的,恢复了人的尊严和自主性;加尔文的神学思想认为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重新把人的一切又奉献给了上帝。(2)从核心内容看:马丁·路德极力宣称“因信称义”,强调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尔文宣称“先定论”,认为上帝预先的挑选才是真正决定一切的基础。(3)从神圣性与世俗关系看:马丁·路德打破了神圣和世俗的对立,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使经济活动获得了神圣性,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根据和宗教动力。[探究问题]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材料三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马丁·路德……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约翰·加尔文思考:(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2)材料体现了加尔文的什么宗教观点?该思想有何意义?(3)比较材料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提示:(1)主张;因信称义;简化圣礼;反对教皇对德国掠夺;主张世俗王权统治。(2)宗教观点:他认为人的财富是上帝的赐予。意义:有助于解放思想,激发资产阶级获取财富的激情,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信仰得救,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得救。要点二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政治性: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2)经济性: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剥削为突破口,鼓励人们发财致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影响。(1)政治: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②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力量。(2)经济: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4)思想: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探究问题]材料一封建主义表层下面形成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于王权,王权是进步因素。材料二恩格斯说:“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思考:(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宗教改革中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2)材料中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3)综合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提示:(1)英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能承担起领导宗教改革的重任,只能依附于希望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英国国王。(2)①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张进一步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体现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激烈竞争中的胜利者的要求,鼓舞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②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要求。(3)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课件 岳麓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6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