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及模型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及模型研究姓名:钟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李胜20060401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及模型研究作者:钟敏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戴勇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构建与管理2002论文共分三大内容,第一部分是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提出,第二部分是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构建,第三部分是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管理.首先,论文从中国物流产业的竞争环境分析入手,详细分析了中国目前物流产业的竞争格局.论文指出了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走合作的道路,建立在各自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价值链合作是物流企业的发展思路,紧接着讨论合作的形式问题,论文指出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组建中间组织性质的企业联盟符合中国的物流产业现状,然后论文开始研究这种企业联盟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虚拟化倾向,首次提出了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概念,指出虚拟物流企业联盟是基于任务导向性的虚拟企业和基于资源依赖性的物流企业网络组织的有机结合,同时还对虚拟企业联盟的契约特点和相关性质进行了研究.第二,论文详细探讨了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组建问题.构建了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组建过程、组建模式;搭建了组建运行虚拟物流企业联盟所必须的信息平台的结构和框架;提出了虚拟联盟整合商的概念,指出了其作为联盟核心企业的定位和功能;并从联盟整合商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成员企业的选择问题,建立了一个融合AHP、DEA、(0-1)整数规划为一体的伙伴选择模型,有效解决了物流成员企业选择中的定性和定量问题、局部选优和全局优化问题.第三,论文分析了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管理问题.论文从合同管理、激励机制、信任关系、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等几个方面展开对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通过设立成员企业物流作业指标的动态检查机制实现对成员企业的合同管理,同时重点探讨了联盟的信息协调的委托代理问题.论文提出通过让成员企业参与联盟剩余利润的分配来实现对于联盟成员信息协调努力激励的方案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对于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管理,论文还研究了培养信任关系的作用和控制物流完成时间风险的方法及绩效评估.论文着眼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系统的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问题,提出了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解决思路,对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组建和管理作出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经营了提供有益的借鉴.2.学位论文许可基于企业联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8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基于企业联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不仅要能处理单个企业的业务流程,而且还要能把相关企业组织成企业联盟,在企业联盟的层次上处理相关的业务流程,形成集团竞争优势。本文研究了基于企业联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所开发的系统既可以满足企业联盟当前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又能适应企业联盟的调整与发展。1.分析了四种典型开源工作流引擎的核心算法,并深入剖析了OSWorkflow引擎的概念、思想和机理,在OSWorkflow引擎的基础之上,通过剪裁和修改,构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工作流管理系统。2.分析了OSWorkflow的简单可视化建模工具,修改了部分bug。对于不能用可视化建模工具来构建的复杂模型结构,我们给出了直接修改XML文件的例子。3.为OSWorkflow的工作流引擎组件构建了一个应用框架,使之满足企业联盟的应用要求,并为工作流管理建立了简单的评价模型。4.根据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实际需求,我们建立了出版社相关业务流程模型,并在本工作流管理系统上调试通过。在此过程中,解决了“任务分配”、“活动通知”以及与其它应用软件接口等关键技术。5.总结了所做的工作,指出了本系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需作进一步研究的地方。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出版社的业务流程的建模和管理功能,且用户界面友好,基本能满足出版社的需求。3.学位论文胡宁中外企业联盟中中方企业的知识整合活动分析2008本文针对中方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成立企业联盟以期吸收对方先进技术与知识这一问题,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管理学、经济学知识系统地探讨了外方企业的先进知识从外方企业向中方企业流动并得到整合的一系列相关过程。本文将知识整合过程划分为两个连续的阶段,即外部知识整合阶段与内部知识整合阶段。在外部知识整合阶段,主要讨论了知识流从外方企业到中方企业的知识转移过程,提出了一个基于风险的知识交易模型。内部知识整合阶段则主要讨论了知识流动到中方企业之后的知识共享、知识组织化、知识本地化与知识应用活动。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这两个阶段提出提高中方企业的内外部知识整合能力的一些建议与对策。接下来分析了该过程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结合前文提出的理论对海尔与广州标致知识整合的案例进行了讨论。本文的结论对于中外企业联盟中的中方企业提高知识整合效率,更好的吸收外方企业的先进知识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4.会议论文帅萍.孟宪忠基于不完全契约的企业联盟分析2006企业联盟是当前最值得关注的企业行为之一;继完全契约理论之后,不完全契约理论日益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为此,文章沿着不完全契约理论核心模型(GHM模型)的研究思路,利用模型探讨不同程度的企业联盟对提升交易效率的影响,以及企业联盟如何成为促进交易效率提升的有效自我执行机制.在分析的过程当中,模型适度地放松了不完全契约的若干约束,从而使模型进一步向现实靠拢.同时,利用模型得出的结论,还能够在一定和度上解释和指导企业联盟实践.5.学位论文陈维高强公司联盟伙伴的选择和联盟方案的设计2006本文阐述了企业联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商品混凝土行业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明高强公司成立的背景。运用企业联盟的思想,对高强公司的发展作出战略规划。目前,湖南商品混凝土行业正处于一个向上发展的时期,有优势,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文章对整个湖南省商品混凝土行业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对高强公司所遇到的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和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给高强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定位,提出运用企业联盟的方法,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对高强公司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对可能联盟的各方按联盟伙伴选择的原则进行了评价,并用线性权重模型等方法进行选择;最终用契约确定联盟方案,用财务指标对联盟的绩效进行了评估。6.学位论文张剑光高新区战略联盟研究2007自1991年国家作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战略决策以来,高新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等方面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在国家一系列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的促进下,全国各地的高新区为了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纷纷寻求与其他高新区的合作,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文章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从定义、特征、分类,竞争优势,形成动因和理论解释介绍了战略联盟理论。第二部分界定了高新区战略联盟的概念,并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新区战略联盟的可行性。理论依据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资源赋予理论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现实条件包括优势互补和国家宏观战略支持。接着在对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区战略联盟所采用的一些模式:东西部联盟、省内联盟和国内外联盟,两方联盟和多方联盟,信息联盟、技术联盟、人才联盟、项目联盟、市场联盟、招商联盟、融资联盟、宣传联盟和政策联盟,实体联盟和虚拟联盟。第三部分分别从合作机制、信息交换机制、行为约束及评价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六个方面讨论了高新区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其中,用博弈论分析了合作机制,在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机制中,首先构建了高新区战略联盟成员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联盟成员的选择进行了实际运用。第四部分分析了中部六省高新区战略联盟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能性,最后为推动中部六省高新区战略联盟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不足,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7.学位论文金航飞制造过程中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研究2007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市场需求表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企业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速变化和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作出灵活而快捷的反应。组建动态联盟可以很好地执行和实现企业的需要。决定动态联盟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是伙伴选择的好坏,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制造模式的演变历史,了解了敏捷制造环境下动态联盟组建和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论述了动态联盟的特性,指出了动态联盟形成的内在动因,并对动态联盟的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次,从盟主企业视角上论述了伙伴选择策略,考虑了伙伴选择的因素,并对动态联盟的组建过程进行了四阶段划分:(1)动态联盟的跨度研究,主要从产品的技术可分度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考虑一个目标任务需要几种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2)寻找和吸纳合作伙伴企业,在不存在转移支付和存在转移支付两个角度明确盟主企业需要寻找的核心资源;(3)子任务的合作伙伴选择,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DEA)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个基于生产制造过程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研究;(4)多任务的优化组合,对上一阶段筛选出的所有过程类型的候选企业进行优化组合,以保证参与动态联盟的候选对象从整体上是最有效的。第三,从盟员企业视角上论述了伙伴选择策略,在候选人参选策略上,通过定义信息亲疏系数,指出了参选企业自动退出和被迫退出条件。在候选人的双边博弈策略上,候选人不仅包含与其他候选人间的博弈,同时又包含与发起人间的博弈,这是完全不完美信息情形,增加了候选人的竞选难度。第四,对动态联盟企业的相对稳定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动态联盟相对稳定性的意义;分析了影响动态联盟相对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动态联盟相对稳定性的策略,从而为动态联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稳固的基石。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8.会议论文张英宇.周铮.彭敬海虚拟企业如何提高成本管理机制2007本文对虚拟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虚拟企业的定义、虚拟企业成本管理机制的现状、虚拟企业的运营模式、供应链型虚拟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等进行了阐述。9.学位论文刘根从价值链角度架构零售业竞争力研究2004该研究以零售业竞争力的架构作为研究对象,以价值链作为研究工具,对从价值链角度架构零售业竞争力的必然性及价值链与零售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如何从价值链角度架构零售业竞争力及我国零售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科技、分工协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管理理念的更新,从价值链角度构架零售业竞争力成为必然趋势.这种必然趋势具体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1、管理指导思想的转变是动力;2、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是外在压力;3、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证。研究表明,价值链是构建零售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从价值链角度架构零售业竞争力,可有效地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降低社会库存,降低成本,可有效地减少流通费用,产生规模效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从价值链角度架构零售业竞争力是架构零售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首先,从价值链角度架构零售业竞争力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该企业是否具有能有效融入到价值链联盟的竞争力,其次,价值链存在的前提就是链中的竞争力有无竞争优势,而价值链的竞争力来自于对企业之间竞争力的整合能力和对价值链整体的运作能力。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有:1、交易费用理论。从价值链角度架构零售业竞争力,有助于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由于价值链成员之间经常沟通与合作,可使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承诺,也可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即使在交易过程中发生冲突,价值链成员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也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无休止的“讨价还价”,甚至提起法律诉讼产生的费用。2、企业资源理论。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对
本文标题: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及模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