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知识点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发展(1)成就:①爆炸了原子弹和____;②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____________;③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________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氢弹人造地球卫星重工业[学习聚焦]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苏联改革,始终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终于使局势失控,苏联解体。2.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①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____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________,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打破对斯大斯的个人崇拜。②结果:a.这些改革注入了某些________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b.打破了对________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分析,而是____否定斯大林,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农业收购制市场经济斯大林全盘(2)勃列日涅夫改革①前期:在工业领域推行“____________”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②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威信,________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新经济体制专断作风[轻巧识记]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经济领域:承认____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收效甚微。②政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________,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随之兴起。市场调节多党制[易错提醒]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3.解体(1)1990年,________率先独立。(2)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法。(3)1991年8月19日,多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4)12月26日,苏联____存在。立陶宛停止知识点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建设(1)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____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2)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多采取________,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国民收入下降。[学习聚焦]东欧国家在改革过程中遭遇了巨大挫折,最终发生了制度剧变。苏联苏联模式2.改革(1)南斯拉夫改革:①成果: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________,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弊端:改革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____埋下了隐患。(2)其他国家:东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几经起伏,都没有突破________的束缚。自治制度分裂苏联模式3.剧变(1)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________。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________”战略的影响。(2)含义:1989~1992年,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纷纷实行政治多元化,______失去执政地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3)表现:①波兰、________、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②罗马尼亚发生了________;③民主德国并入了________________;④捷克斯洛伐克分为_____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⑤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分成了_____国家。剧烈动荡和平演变共产党匈牙利流血冲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捷克六个[易错提醒]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苏东剧变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学思之窗](教材P121)你怎样理解这段话!提示:社会主义必将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但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知识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1.原因(1)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________的伟大决策。(2)中国以_____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前途光明。改革开放农村2.成就(1)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______。到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0万亿元,跃居世界______,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2)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__________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3)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着人们的活力和______。第二位第二位基础设施创造力3.中共十九大召开(1)背景:处于全面建成________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2)意义①激励中国人民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坚定地走下去。②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小康社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知识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究点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材料一(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时,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材料三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以上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3)根据材料三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标。提示:(1)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2)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3)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的停滞和衰退局面。(1)材料一注意赫鲁晓夫提出的两个建设目标,历史证明都是脱离苏联实际的。(2)材料二关键是三个阶段的增长数字:8.4%、7.1%、2.8%,由此看出苏联经济的发展颓势明显。(3)材料三中的数字反映了苏联严重的经济危机。论从史出——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所进行的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平均主义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深化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及经验教训(1)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加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太大,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2)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探究点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材料一观察下面两组图片材料二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以上材料体现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从购物凭票到商品任意挑选体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材料一应注意分析两组图片的历史含义,“凭票购”体现的是计划供应,“任意挑选”体现的是市场导向作用。材料二的中心语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论从史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同的经济成分之间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深化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及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①改革始终没有突破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改革必须有重大突破可能性①改革开放积累了实践经验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打破了思想束缚(2)作用①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②宏观调控有利于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规范解题]例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分析判断“无从改善政治环境”不是材料反映主旨,排除B项。“疏于解除思想禁锢”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赫鲁晓夫改革已触及经济领域的改革,排除D项。答案:A审题干:材料中“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信息。验结论:材料中“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正确。[随堂检测]1.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瞧瞧集体农庄的庄院,各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上述内容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C.重工业发展过快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尝试解答]__D__时空定位在1956年的苏联,现象是“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综合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他执政前期的改革侧重于()A.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B.重点放在农业领域而且初见成效C.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D.与美国的争霸侧重于科技的竞争[尝试解答]__C__时空定位在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现象是苏联综合国力大增,结合所学判断即可。3.“(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9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5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