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零一工厂黄埔军械修理厂推进现场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摘要在部队装备的全寿命管理过程中,装备由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简称工业部门)负责研制生产,装备入役后由装备保障企业负责保障,以确保部队战斗力。因此,海军装备保障企业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军战略、战役级装备保障力量。近年来,南海局势复杂多变,国家周边安全形势严峻,海军大量新装备向现代化、大型化、科技化方向发展,迫切需要海军装备保障企业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促进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黄埔军械修理厂通过学习标准、现状诊断、案例攻关、对口帮扶、行业示范等推进步骤,系统地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实施《企业现场管理准则》(GB/T29590),探索出质量管理工具在装备保障企业中的运用方法。保障效率、效能和质量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出色地完成了装备日常保障和演习保障任务。同时,还将先进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广到相关方。一、企业概况黄埔军械修理厂毗邻蜚声世界的黄埔军校,创建于1953年,是国家投资、军队管理、为部队服务的海军装备保障企业。伴随海军装备的发展,工厂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曾在八•六海战、援越扫雷、西沙海战、南沙海战以及历次重大演习和援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工厂拥有6个保障车间、1个分厂和7个驻外保障中心,形成了南海和台海的区域型装备保障体系。工厂在“四位一体”旗舰文化引领下,以“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现代化装备保障企业”为目标,创新实施以无缝隙保障为核心的新型区域保障模式(简称2531,见附件),对装备实行24小时不间断守护,近年来圆满完成数百艘舰船、近万台(套)仪器设备的保障工作,是海军装备保障企业中首家获得全国质量奖、全国星级现场的企业(具体见表1)。2表1工厂所获认证及荣誉时间认证或荣誉认证/颁奖机构2002年GJB/Z9002-96《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通过第二方认证海军装备部2005年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第二方换版复评认定审核2009年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第二方复评审核2010年获军队装备修理工厂质量管理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通保部2011年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第二方换版复评审核及第三方首次认证海军装备部新时代认证中心2011-2012年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中国质量协会2011-2013年8个现场获得全国星级现场(5个五星级、3个四星级)2013年获第十三届全国质量奖2013年全国现场管理推进质量标杆示范单位二、成果背景近年来,南海局势复杂多变,国家周边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海军加快了转型建设步伐,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代表当今国家最高科技水平的装备加入到作战序列,这给传统的装备保障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装备和新的技术,实现保障能力的转型,需要海军装备保障企业认真思考,更需要付诸行动。3黄埔军械修理厂牢记“报效祖国,献身海军装备保障事业”的使命,主动探索转变保障力生成模式的路径。工厂认为,保障力与战斗力是一种契合关系,战斗力的模式变了,如果契合在一起的保障模式不变的话,两者的紧密关系势必要分开,装备保障企业就不能适应海军转型的需要。为此,工厂在2009年深入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GB/T19580),开启了管理转型促保障转型的追求卓越之路。在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准则要求与实际操作紧密融合摆在了工厂领导面前。本着“认识有多高,方法就有多好”的宗旨,工厂在2010年导入和实施《企业现场管理准则》,以作为对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具体支撑(见图1)。图1传送带示意图在多年的现场管理实践中,工厂能够瞄准使命、愿景,基于发展战略与现状,系统地梳理改进项,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实现了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即,“一心、二效、三节”)的总体要求,并形成对现场管理的独到认识,即“现场=战场”、“星级现场=星级保障”(见图2)。班组管理现场管理卓越绩效管理保障文化保障使命战略目标企业愿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传送带,而现场管理则是传送带中的重要一环。面向未来的新型现代化装备保障企业强军梦、中国梦班组管理现场管理卓越绩效管理保障文化保障使命战略目标企业愿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传送带,而现场管理则是传送带中的重要一环。面向未来的新型现代化装备保障企业强军梦、中国梦4图2现场管理认识示意图三、成果的内容和特征工厂紧扣现场管理准则的条款,以“现场管理模型”(见图3)为切入点,展开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改进活动。图3现场管理模型1、现场管理的内容涵盖全员、全面、全过程1.1领导作用:厂领导针对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按“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建立了以“装备保障的领航者”为企业愿景的“四位一体”旗舰文化体系,引领全体职工积极践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推进现场管理工作,在顶层设计与过程控制上亲力亲为,营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的良好氛围。51.2战略秉承:工厂以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为载体,采取目标责任制的方法,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部门、班组、个人,在支撑战略实现的同时,紧贴部队战斗力需求,持续优化战略布局,为部队装备提供星级保障。如,2014年,工厂结合南海和台海方向的定位,进一步深化2531应急机动保障平台建设,创新三亚和汕头等的点、线、面区域融合保障管理模式,形成以广州为后方指挥中心,三亚、汕头分别为南海和台海区域中心的新的2531保障体系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应急保障常态化的水平。1.3组织保证:工厂成立两级现场管理的推进组织和建立现场管理改进的相应激励机制,确保现场管理工作系统和高效地开展。一是成立由厂长任组长,各部门领导为组员的现场管理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工厂层面推进活动的组织;二是由部门领导挂帅、八大员(卓越绩效管理员、体系管理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员、保密员、设备管理员、培训及宣传管理员、标准化管理员、定额管理员)组成的部门现场管理推进小组,负责本部门现场管理推动工作的组织和策划、工具方法的运用和推广;三是通过完善《奖励管理规定》,确定了各层级改进与创新的激励办法,鼓励全员参与保障能力的改进与创新。1.4员工素质:工厂按照“需求上早筹划、引智上严把关、强能上压担子、问责上动真格、激励上想招法、关怀上聚人心”的六大人才规划思路,构建以“自我驱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职工职业发展路径(见图4)和任职能力评价系统等,培养与履行好装备保障使命相匹配的专家、系统型人才队伍。图4职工职业发展路径示意图61.5过程策划:通过沟通、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作战部队、相关方等的要求和期望,将其作为保障过程设计的关键因素,通过厂内资源整合、军内优化整合、军民融合、优化现场布局和保障流程等方法,以卓越的保障过程打造卓越的保障结果。如,通过整合四、六车间装甲上装的保障资源,五车间从装甲底盘为主转变成装甲装备全系统保障模式(见图5),不仅使装甲装备的保障效率提高了1.6倍,还解决了装备遗留的问题,实现了零故障出厂。图5装甲装备系统保障示意图1.6过程控制:工厂按照“军品质量第一”的原则,坚守“一次做对,一次做好,做到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了“桶式”质量文化管理模式(见图6),通过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方法(见表2),实施PDCAS(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标准化/归零)循环的现场管理改进活动,确保保障的装备可靠、顶用。图6“桶式”质量文化管理模式五车间单一底盘保障五车间全系统保障四、六车间上装保障整合前整合后五车间单一底盘保障五车间单一底盘保障五车间全系统保障四、六车间上装保障整合前整合后7表2主要运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方法工具方法用途QC活动运用调查表、图表、散布图、头脑风暴法、排列图、控制图等方法进行分析,遵循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使工作更加卓越合理化建议鼓励职工直接参与工厂管理,有针对性进行持续改进目视化管理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推动看得见的管理、自主管理与自我控制防错法通过分析,确定原因,重审当前标准程序,识别偏差和所需防错装置类型,设计制造并测试其有效性标准作业指导书通过工序流程图、QC工程表、作业手顺书、作业指导书确定标准作业指导书,评审、测试其有效性后固化读卡制在关键过程关键工序中实施一人读卡验证、一人读卡操作,读出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卡住装备保障过程中的错漏6S管理对现场合理有效布置,培养职工按规范做事的习惯,提升工厂的整体素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职工工作法把职工的小改小革用职工名字命名为工作法,鼓励职工参与群众性质量改进活动、分享改进成果…………案例1:QC活动的运用2012年工厂开展了某型艇发射装置阀件的专用检测工装QC攻关,解决了厂内无法进行气压、水压试验的问题,强化了保障过程的质量控制,大大降低了产品的返工率。QC活动前后的成效对比见表3。表3某型装备QC活动前后成效对比项目活动前活动后人力资源专家系统型人才、技术骨干一般技术人员8调试用时(天)15天4天调试方式艇上调试、测量在厂内模拟艇上环境,进行不同深度的气、水压试验,检查装备各动作情况返工率(%)返工率为75%返工率为0案例2:标准作业指导书的运用面对装备型号多、数量少、批量小、装备新等特点,工厂通过不断改进标准作业指导书管理,达到规范保障、确保质量、提高效率、积累和传承知识、提升新进厂人员的培训效果、方便部队官兵日常训练和学习等目的。如:原有的作业指导书文字多、图片少、无示例、指导性不强,编写好后往往束之高阁,保障全凭经验和师傅的“传帮带”,不利于新职工的快速成长。为了完善作业指导书的管理,工厂对其进行了三次改进换版。第一版(见图7)全部用条款式文字表述,实践使用的效果不理想。第二版(修订版)作业指导书(见图8)采用图文并茂的表述方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场管理的需要。第三版(加强版)作业指导书(见图9),采用三维解剖图示加动画效果,有效指导作业过程,提高作业效率,增强新职工的培训效果,并在部队中推广使用。图7第一版作业指导书图8修订版指导书9图9加强版作业指导书案例3:读卡制的运用装备保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工厂结合现场管理工作的推进,建立了“读卡制”方法,即在关键过程关键工序中实施双人读卡验证把关的办法(一人读卡操作、一人读卡验证),读出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卡住装备保障过程中的错漏,确保装备质量。读卡制的优点,一是通过读卡,职工可对照卡片上的操作规程和注意要点,读一项、做一项,真正做到科学、规范,防止出错;二是通过读卡,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三是可用于新职工的上岗培训考核。目前该方法已推广运用到质量、安全、保密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读卡制的运用情况见图10、图11所示。1.7过程改进与创新。工厂通过自我评价(基础管理检查考核、体系内审、图10某型装备三用保险器监督读卡制图11涉密会议会场保密检查读卡制10卓越绩效自评等)和第三方评价(三标体系外审、现场管理星级评价、质量奖现场评审等),采取每周交班会、月度基础管理考评会、季度三标体系分析会、年度管理评审等会议形式,定期测量、分析与评价现场管理过程及现场管理改进成效,形成了工厂、部门、班组、岗位四个层级的持续改进机制。如,工厂结合2013年全国现场星级评价活动第三方指出的不足,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活动,基于应急保障流程和知识积累等要求,在OA办公系统中嵌入了应急保障信息管理系统(见图12),提高了应急保障任务下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了应急保障过程的可控性与可追溯性,且实现了应急保障经验的有效积累。图12应急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示意图2、现场管理是“跳起来够得着”的文化工厂将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管理融合到装备保障能力提升中,通过“想跳”、“能跳”、“往哪跳”、“连续跳”等推动了全员参与追求卓越的积极性。2.1“想跳”是追求:通过开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大讨论,掀起了广泛而深入的全员“头脑风暴”,构建了“厂级—部门—班组—岗位”四级的旗舰文化理念体系(见图13),开展“我为谁工作”和“保障力标准”大讨论等
本文标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零一工厂黄埔军械修理厂推进现场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6.12(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