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概说]本专题共三篇文章。《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通过奇特的构思表达了严肃的社会问题;《答司马谏议书》阐述对推行新法的决心,并对士大夫的无所事事、墨守成规、目光浅陋进行批判;《上枢密韩太尉书》是苏辙写给当时太尉韩琦的一封信。《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弊丛生的社会现实。“贺”其实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安慰和祝福,勉励王参元应该“忧道不忧贫”,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学习精巧的结构安排及运用曲笔专题八书信的写法。《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而写的回信。信中立论的论点是“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以及坚持变法的坚决态度。学习本文,重点是体会作者果敢坚定的改革精神,学习作者驳斥对方观点的方法。《上枢密韩太尉书》是一篇“干谒”专题八书信文,是苏辙为求见枢密使韩琦而写的一封书信。全文立意在此而言在彼。开篇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观点,“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然后层层衬垫,委婉而又巧妙地表达了希冀结识韩琦的强烈愿望,显得不卑不亢。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及提出此观点的目的,学习作者阐述自己观点的方法。专题八书信第1课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专题八书信1.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2.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3.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柳州峒氓》4.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5.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一、字词积累1.字音仆.(pú)泯.(mǐn)恬.(tián)震骇.(hài)愠.(yùn)黔.(qián)其庐赭.(zhě)其垣.(yuán)开其喙.(huì)桎.(zhì)梏.(ɡù)2.通假字①宥.而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又何阙.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宥,同“侑”,辅助阙,同“缺”,缺憾3.一词多义(1)致①致.书访死生__________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______________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④以致.天下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⑤何意致.不厚________________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2)究①犹未能究.知其状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③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________________动词,送动词,表达动词,到达动词,招引,招纳动词,导致名词,兴致,情趣副词,完全,彻底动词,推求,推究副词,毕竟,到底(3)更①盖将吊而更.以贺也______________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______________③少不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4)乃①乃.吾所以尤贺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乃.始厄困震悸________________③乃.可显白而不污___________动词,改换动词,交替动词,经历,经过动词,表判断,就是连词,就,于是副词,才(5)因①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______________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___________________③蒙故业,因.遗策______________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___________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_______________介词,趁着动词,依靠,凭借动词,沿袭动词,经由,通过副词,就,便4.词类活用①黔.其庐,赭.其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震骇..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盈虚..倚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常与孟幾道言而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用作动词,烧黑,烧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动吃惊形容词用作名词,福,祸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私意动用法,对……感到痛心5.古今异义①乃吾所以..尤贺者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为文章,善小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③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古义:________今义:全身。……的原因。研究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自己。④思以发明..天下之郁塞古义:________今义: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⑤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说的实际情况,承上文表转折的副词。疏通。你的实际情况。⑥致书访死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实指死去和活着。⑦然时称道于行列..古义:________今义:指人或物排成的直行和横行的总称。指健康状况。同僚。6.文言句式(1)______________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者也”表判断)(2)______________①唯恬安无事是望也(宾语“恬安无事”前置)②吾是以始而骇也(宾语“是”前置)判断句宾语前置句(3)______________①然时称道于行列(状语“于行列”后置)②有以异乎古(状语“乎古”后置,“乎”相当于“于”)(4)______________士之好廉名者(定语“好廉名者”后置)(5)______________①而为世嫌之所加(“为……所”表被动)②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为……所”表被动)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一《桐叶封弟辩》”2.写作背景王参元,元和二年(807)进士,作者的朋友。在作者写这封信之前,王参元家不幸遭火,财物被焚烧一空。本文是作者给他写的一封信,对其进行了精神安慰与勉励。一、结构图解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知遇火灾始骇中疑二、众人疑虑多能不显三、天火涤荡终乃大喜四、吊更以贺殷切勉励曲笔表达思想二、内容研读1.获悉王参元家失火的消息后,作者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作者惊骇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疑”字?[明确]作者的心理活动:骇、疑、喜。作者惊骇主要是因为不幸的消息突然而至,骇是听到不幸消息后的自然反应。“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有了怀疑,才能突出常理,才有下文的立意之奇,这样也就能转吊为贺,借贺失火展开议论,也才有了后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朋友的勉励。2.作者大喜而贺的原因是什么?“喜”从何来?他的观点能成立吗?[明确]天火涤荡,显白不污。“天火涤荡”掉什么?财产、嫌疑。究竟是什么“显白不污”?是才能。天火可以“黔其庐,赭其垣”,但是天火不能“黔其才,赭其志”。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观点能够成立。3.王参元能否因此而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你认为他的命运会因此改变吗?[明确]当时的社会积弊丛生,小人当道,连柳宗元这样的耿介之士甚至做了监察御史之后说话也无济于事;贪赃枉法,贿赂公行,猜忌横行,“廉名之士不敢称善……”可见舆论环境极不正常,廉名之士不敢行公道之事,不能自拔于流俗,加上君主不明,更是可悲可叹。柳宗元不可能意识到这是制度的问题,他以为妨碍王参元施展才能的只是“嫌疑”。如今一把天火终于烧去所有的嫌疑,柳宗元怎能不为之而大喜,怎能不为此而恭贺王参元?最后一段作者进一步阐述自己“吊以贺”的理由。当然作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社会根源,认为一把火便能改变王参元的命运,能够发挥他的才能,这是不现实的。4.“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这几句话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文章在思想上与之对应?有没有寓言说明这个哲理?有没有实例证明这个观点?[明确]有这样的课文,如《〈孟子〉二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些说法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也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尤其说明了逆境成才的道理,与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相似。另外如寓言《塞翁失马》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实例略。三、主旨归纳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勉励王参元要能“忧道不忧贫”,勉励王参元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四、写法鉴赏设想奇辟,构思巧妙。本文以简驭繁,在立意和构思上独具匠心,往往情趣与事趣相结合,设想奇辟,妙趣横生。“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因失火而贺,题目就很引人注目。朋友王参元家失火,他不去安慰朋友,反而去贺人家。自然,这个“贺”并非真贺,而是借火抒怀,为后面的议论做铺垫,文章运用巧妙的构想说明了其中的道理。它的开头说:“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这段话,写自己听到朋友家遭火灾由骇而喜的心理变化,可以说话语出奇。而这种奇趣的心理就给后面的文章埋下了伏笔。接着,他郑重地从两个方面解释自己的心理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一方面写王参元是贵族子弟,虽然能文章,善小学,但由于家饶钱财,为好廉名者所避忌,因而以积货累真才;另一方面写自己虽然早与王参元相识,并曾在朝廷中为之延誉,但终恐扬人善而受谤。而这次一把大火,把王参元的家财烧得一无所有,使他反而得到了显扬才名的机会。这样,王参元是因祸得福,自己也就“终乃大喜”了。到这里,作者在奇特的构思中表达了严肃的社会问题,在幽默的笔调中寄寓着很深的感慨。情趣事趣皆出,令人回味再三。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书信 第1课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