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3痛与不痛的秘密第一单元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诗海拾贝宝剑记[明]李开先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回首西山日已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赏析】这是林冲夜奔梁山的唱词,展示了林冲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抒发了自己渴望报国立功,成就英名的理想和壮志;三、四句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和感慨;五、六句描绘了自己浪迹天涯的处境以及孤独无奈的心情;七、八句直抒胸臆,唱出心中无尽的伤感和痛苦。其中“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已成为名句。◎语林撷英有关医药的名言1.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2.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3.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4.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5.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6.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作者卡片姓名韩济生出生年1928籍贯浙江省萧山相关材料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在大连医学院生理高级师资班进修后,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北京医学院等单位生理系任教。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院士。兼任《生理科学进展》杂志名誉主编,《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国际神经科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等编委◎背景呈现韩济生发现针刺可动员体内的镇痛系统释放出阿片肽、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发挥镇痛作用;不同频率的电针可释放出不同种类的阿片肽,针效的优劣取决于体内镇痛和抗镇痛两种力量的消长,研制“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用于镇痛和治疗海洛因成瘾有良效。本文就是与此研究有关的一篇科普文章。◎知识链接一般科学说明文的特点:①说明性。科普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在于介绍科学知识。是科普说明文,就要介绍科学知识。②单一性。一篇科普说明文,一般只说明一个科学现象,介绍一种科学知识。③通俗性。科普说明文介绍的知识多是普及性的,所以要求用通俗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说明。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晕厥.(jué)成瘾.(yǐn)脑啡肽.(tài)羟.色胺(qiǎnɡ)乙酰.胆碱(xiān)癫痫.(xián)2.多音字晕晕.倒解解.数红晕.解.决押解.症症.结兴兴.奋症.候兴.致yūnxièyùnjiějièzhēnɡxīnɡzhènɡxìnɡ二、字形辨认bì(弊)端凋bì(敝)针jiǔ(灸)zhì(炙)热吗fēi(啡)fěi(菲)薄轮kuò(廓)城ɡuō(郭)三、词语辨析1.广阔辽阔广阔:广大宽阔。辽阔:宽广;空旷。它们都表示“面积宽广”。但词义的范围“广阔”大于“辽阔”。“广阔”一般指土地面积大,又指较抽象的如境界、前景、前途、现实生活等广大宽阔。“辽阔”着重指面积大而空旷的地方。2.剧烈激烈二者都是形容词,都有情势紧张而不平和的意思,“激烈”侧重表示情势紧张和争斗尖锐,“剧烈”侧重表示变动急剧和刺激厉害,“激烈”可用于言辞方面,“剧烈”可形容药性或疼痛所达到的程度。四、词义辨误1.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2.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1.用鸦片提取出来的吗啡,对人类有哪些有用的方面?又有哪些有害的方面?[我的理解](1)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有镇痛和麻醉作用,成为医生与疼痛作斗争的强有力的武器;(2)身体对它容易产生“耐受性”,也容易“成瘾”,且成瘾之后就很难戒掉。2.人们对鸦片或吗啡的利用前景又如何呢?[我的理解]前景非常广阔:到目前为止,吗啡在镇痛方面的“耐受性”和容易“成瘾”的弊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据目前所知,研制成功的“脑啡肽”可以和吗啡一样产生镇痛作用。这类物质,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而且和精神病等病症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3.文脉图示痛与不痛的秘密发现吗啡镇痛,研究镇痛原理发现脑内鸦片样物质利用针刺疗法,产生释放鸦片样物质来镇痛鸦片样物质研究前景广阔1.文章开篇以“鸦片”引入,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你认为这样行文好在哪里?[我的理解]文章先说鸦片作为一种毒品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过严重的伤害,再说鸦片在医学上的广泛用途,尤其是在与疼痛作斗争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在手法上属欲扬先抑。这样行文好在:抑是手段,扬是目的。抑扬对照,使表现对象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充分肯定,并使文章翻出新意。2.“学术上的顽固堡垒,往往需要各路兵马从不同角度加以围攻,才有可能攻克”有何含意?[我的理解]“堡垒”“兵马”“围攻”“攻克”均为军事术语,作者借之以分别设喻,“堡垒”比喻既具有止痛作用,又没有耐受性和成瘾的缺点的理想药物,其前着一“顽固”,足见寻找之不易;“兵马”喻指化学家、药物学家、医学家,用“各路”修饰,既表示此种药物价值非同寻常,又表明这项工作需大家的通力合作;“围攻”比况不同行业的人合力寻找;“攻克”喻指问题的解决。这个比喻句,囊括了同一领域的四个比喻词,表达准确而形象,简练而明白。3.阅读课文,说一说迄今为止,镇痛研究是如何逐步取得进展的,我国医学科学工作者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我的理解]时间镇痛研究的进展170年前德国科学家从鸦片中提取出吗啡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吗啡起止疼作用的部位及吗啡的分子结构等1973年找到并证明各种动物的脑子里都存在着“吗啡受体”1975年英国科学家发现脑啡肽我国医学科学工作者主要做的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期,邹冈在张昌绍教授的指导下,发现微量的吗啡注射到家兔的脑子里有明显的镇痛效果;1958年以来,通过中医和西医的共同努力,发现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可以开刀做手术;经过十几年的研究,认识到针刺麻醉的原理等。4.这篇文章介绍了镇痛研究的发展进程,但全文并不是散乱的成果简介,请思考作者是怎样将研究过程中的每个发现紧密联系起来的?[我的理解]作者善于运用过渡句承上启下,比如第二段开头,“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第三段开头,“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第四段开头,“发现脑啡肽的消息,在我国医学界引起的兴趣尤其强烈”。这些句子的使用,使得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让读者明确地看到镇痛研究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这篇文章说明的是一个医学研究问题,专业性很强,但是普通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难懂。请说说你的理解。[我的理解]作者在说明过程中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比如“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身体里本来就存在着类似吗啡的一些物质,可以去打开‘吗啡受体’这把锁;而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吗啡只是和它有相似的作用罢了。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我们只能说儿子长得像父亲,很难说父亲长得像儿子,但根据儿子的长相,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他的父亲来。”比喻的运用,使得专业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使抽象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善于运用比喻◎写法指导这篇文章作者在说明过程中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比如说明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的差别时,写道:“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又比如把“吗啡受体”比喻成一把“镇痛之锁”:“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只有左旋吗啡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镇痛之锁’。”比喻的运用,使得专业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使抽象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打比方就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打比方把事物说得生动形象呢?①打比方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有助于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②运用打比方要注意色彩,被说明事物的特殊性与事物的本质特征要保持一致。③使用打比方要与文章的语境、对象、内容、表现手法等风格协调统一。◎范文示例书籍是春风,能吹化心潮的冰层;书籍是清泉,能滋润心田的禾苗;书籍是氧气,能解救心房的窒息;书籍是火花,能映红心头的昏暗。书籍是人类填充灵魂的精神食粮;书籍是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的导师;书籍是在我们迷茫时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的良师;书籍是在我们无助时帮我们排忧解难的益友。付出总有回报韩济生院士为了国家的需要,在37岁时由研究生理学改为研究针灸,经过四十余年的潜心研究,终于部分地阐明了针刺镇痛的机制,证明了针刺穴位能够刺激中枢神经中镇痛化学物质释放,从而起到镇痛作用。这一原创性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获得了国家级以及海内外多种奖励,在世界学术界也争得一席之地。◎适用话题基因密码与不死药雷抒雁2000年注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这一年,全人类都听见了作为“基因工程”,自己的“基因密码”被破译成功的伟大声音。人们把它和人类登上月球的行动作了相似的评价。人类为自己了不起的发现而自豪,甚至沾沾自喜。这当然是了不起的事件。在人类对包括宇宙在内的外部世界探秘殆尽时,却常惶愧于对自身认识的浅薄。关于人的许多秘密,诸如生老病死、智愚善恶、美丑高矮等等,往往总难有深切的认识和把握。于是,一切都归于造物主,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个命运之手掌握着人类。如今,人类可以自豪地说:上帝就是我们自己,基因密码,就是生命的图谱。依照基因密码,人类可以“保养”“修补”和“关闭”系统,抑制疾病,减缓衰老。显然,这是无疑的。可是如同以往每一个科学发现宣布之后,会激发人们许多压抑着的欲望一样,这次,同样激活了许多了不起的想象力。比如,今后可以“按图索骥”,依照愿望生男生女、生智生愚、生美生丑。比如,人类的寿命平均可以达到1200岁,甚至可以研发“不死人”。断言这些想象的无边际,固然太早;但是明白无误地就信这些预言,似乎也太早。只说生死。大约是因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生”即注定了“死”,自古以来,人就对死产生着恐惧感。长命乃至不死,既是人们的期望,更是一种祝愿和想象。嫦娥奔月,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这女子正是吃了“不死药”才升到月亮上去,照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幻。生命可以不死,延续生命的大约只有吃药。秦始皇派了徐福率童男童女去东海寻“长生不老”之药。没等到那药草到来,秦始皇便先一命呜呼了。徐福却不知到何处去逍遥了。出于对财富、权力、奢欲的贪恋,皇帝是第一位不想死的人。汉武帝崇仙重道,亦是想使生命不朽。无数的术士骗子,因此而得到了好处。成仙得道,说是吃了灵芝草的有,说是吃了云母片的也有。稀奇古怪的故事,成了中国神仙志怪的一部奇特文化。所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所谓“烂柯”的传说,那樵夫吃了一枚仙药,一局棋未了,斧柄已朽成木灰。长命的故事也有。彭祖据说活了800年,只因对幼妻说了不死的秘密,被阎王老爷朱笔勾了名字。长命的故事不只中国有,外国也有。打开一部《圣经》读读,让你吃惊。亚当活了930岁,130岁上生了儿子塞特,之后又活了800岁。他的儿子塞特在807岁时还生儿育女,前后活了912岁。事实上,在人类的长寿史上,虽也偶闻有活到一百四五十岁的,多数也不超过这120年的大限。现在只一夜间,猛然要把人们的寿命极限乘以十,仿佛是谁冲过“喷火的剑”真的摘来了生命树上的果子。那果子在《西游记》里被描写成蟠桃模样,吃了延年益寿,偷吃了果子的孙猴子竟缘此而不死。“基因密码”果真打开了生命之锁,或一笔从字典里抹去了“死亡”二字,依我愚想,先是一喜,之后又惊出一身汗来。当然,收录宋代的大诗人苏轼养生成就的一本笔记《东坡养生集》,记过一段故事“三老言年”。说有三个老人相遇,问起年龄,一个说:“我的年龄记不住了,只记得小时和盘古交往很深。”另一个说:“每次海水变桑田时,我都用一根竹棍记着,现在这竹棍差不多堆满十间房子了。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3 痛与不痛的秘密课件 语文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