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篇目一伶官传序平“语”近人[习大大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经典释义]典出:《管子·牧民》原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释义: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解读:在中国古代的政统里,天下从来不是一家一姓永久拥有的,而是“有德者居之”。判断政权是否“有德”的标准,即在于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先秦时代,管仲已经意识到,要保证政权的稳定长久,就必须推行顺乎民心的政策。在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民心”在想什么。老百姓有什么困难、什么需求,这是要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才能知道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国学经典知事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赏读]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系辞下》[赏读]君子和上级交往时不献媚讨好,和下级交往时不骄横轻慢。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3.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菜根谭》[赏读]正如古人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心,人生就是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这句话永远是真理。诗海拾贝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②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谪官期间。②棋罢:《述异记》中有个故事说王质进山采樵观二童下棋,等下完一局棋,见斧柄已烂,回到村中,没人认识他了,一问才知道人间已过了几百年。【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秋色静夜的梦境,营造了一种缥缈凄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的凄凉;第三句用王质观棋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第四句写梦中醉酒之景,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无奈之情。全诗一句一层次,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如同四幅单轴画。四句分叙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客居思家的情感。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粲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作品】曾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集》【评价】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背景探寻北宋统治者极力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政治上日益腐化。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宋王朝不但没有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契丹输币纳绢,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因此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抒发感慨,痛下针砭,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于“天命”,主要在于“人事”。三、相关知识序:一种文章的体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赠序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词,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四、积累名句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一、诵读第1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理:_____________(2)岂非人事..哉人事:___________(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_____________(4)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明确](1)道理(2)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政治上的得失,今义是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等问题(3)推其根本。用作动词(4)古今异义词,与,和;其,他。今义是连词,用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的原因2.翻译下面句子。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明确]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赏析文意]3.下列对本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开篇便“呜呼”,表现出作者对这件事的感慨和遗憾之深,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作者摆脱了天命观的束缚,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所以一开篇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依据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D.由本段可以推知本文主要运用例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明确]选B。B项,“作者摆脱了天命观的束缚,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错,应为“作者虽然摆脱不了天命观的束缚,但是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二、诵读第2、3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_______________乃:_______________(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_____________牢:_______________(3)负.而前.驱负:_______________前:_______________(4)及.凯旋而纳之及:_______________(5)①以.三矢赐庄宗以:_______________②而皆背晋以.归梁以:_______________③盛以.锦囊以:_______________(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_______________系:_______________组:_______________(7)函.梁君臣之首函:_______________(8)及仇雠.已灭雠:_______________(9)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_______________东:_______________(10)至于..誓天断发至于:_____________(11)抑本..其成败之迹抑:_______________本:_______________(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_______________亡:_______________[明确](1)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该”“一定”你的(2)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官名,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3)背负名词作状语,向前(4)等到(5)①介词,拿②连词,相当于“而”③介词,用(6)当捆绑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7)名词作动词,用木匣装(8)与“仇”同义,仇敌(9)名词作状语,在夜间名词作状语,向东(10)古今异义词,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1)或者推究(12)都是使动用法,使……兴旺、使……灭亡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译文:(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译文:(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译文:[明确](1)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成为帝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判断句,……,……也;……者,……也)(2)此后(庄宗)出兵打仗,就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那三支箭,用漂亮的口袋装着(它),背着(它)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就把箭收进宗庙。[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盛以锦囊”应为“以锦囊盛(之)”](3)以至于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泪水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又是多么颓废啊![省略句,“誓(于)天断发”][赏析文意]6.下列对本部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自然段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B.第3自然段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得仓皇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C.本部分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两个方面,最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印证了开头的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D.本部分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总结出道理。[明确]选A。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是第3自然段的内容。三、诵读第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_______________(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_______________(3)岂独.伶人也哉独:_______________(4)①智勇多困于.所溺于:_______________②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于:_______________③而皆自于.人欤于:_______________[明确](1)所有的(2)形容词作名词,微小的事(3)只是(4)①介词,被②介词,在③介词,由于8.翻译下面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译文:[明确]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被动句)[赏析文意]9.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对比,突出盛衰在于“祸患常积于忽微”。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一结尾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仅是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是身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告诫后人,尤其是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D.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的,作者在文章最后再次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过程直接联系起来,突出中心。[明确]选A。A项,应为“再次突出盛衰在于‘人事’”。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到天下,和他失掉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之矣。知道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世人说晋王在临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说:“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遣随从官员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用猪、羊二牲祭告祖庙,请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盛着,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背着它走在队伍前面,等到胜利归来就把箭收藏(在祖庙里)。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首级,进入太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2 自主赏析 篇目一 伶官传序课件 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