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高考对接第四单元万物静观皆自得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谓“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对文言句子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文言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文言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可用以下几种方法:1.“保留法”,即保留文中不必译和不能译的词语,如时、地、人、事、官职、书名等专有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一般人都理解,可保留不译(硬要译,反而显得不通顺)。2.“替换法”,即用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与现代说法不同、音节不一致的词,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翻译时“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3.“补充法”,即将原句省略的内容适当补出来,使句意完整通畅,例如“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将“焉”后省略的“而未至”补进去翻译才连贯。4.“删略法”,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而现代汉语里又没有合适的词翻译它们,可以删去。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是语尾助词,翻译时可删去。5.“调序法”,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句中“于泰山”“于鸿毛”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将原句调整为“人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比泰山重,有的比鸿毛轻”。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译,译出的译文一定要准确保持原意,句子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语气畅达,文句形象生动,即符合常说的“信”“达”“雅”的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解析:选C。原文标点为“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按等级顺序分别是公、伯、侯、子、男。解析:选D。应为“公、侯、伯、子、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酒器。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解析:选D。“公家多余的粮食”错,“职田米”应是畅师文的俸禄,属于私人的粮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译文:(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译文: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滞”“狱”“少”“阿”,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坐”“悯”“出”等。答案:(1)出朝廷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处理积压的案件,没有一点偏袒徇私。(2)当涂人因杀牛祈雨被判罪,被关押的有六十多人,畅师文同情并释放了他们。畅师文,字纯甫,是南阳人。畅师文自幼机警聪明,家庭贫困没有书,手抄口读,看过就不忘。刚二十岁,拜见许衡,与许衡的学生姚燧、高凝都亲善友好。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十六件,丞相安童对他的才干感到很惊奇,征召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畅师文为其幕僚,跟随伯颜平定江南,等到回朝时,船上只装书籍而已。任命为东川行枢密院都事,他全力谋划,使该地区得益颇多。修建官府房舍,挖地得到五十锭银子,同僚分给畅师文十锭,他没有接受,用来修庙学及驿站,剩下的制作酒器供公家使用。奉旨改任保宁路同知,治理政事崇尚平稳简要,不安分的人得以安定。授任监察御史,纠察弹劾不回避权贵,呈上他所编纂的《农桑辑要》一书。调任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他设义仓,教百姓耕种之法。就任本道肃政廉访司佥事,他罢黜奸邪官吏,举荐人才,大家都佩服他公正。改任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政府每年要征调民夫防水,往返几百里,供给困难,畅师文认为这一段江水流速并不湍急,全部免除防水劳役。驸马亦都护的家人依仗权势犯法,畅师文处治其中极恶劣的,将他们流放。大德二年,改任山东道,不久回京任国子司业。出朝廷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处理积压的案件,没有一点偏袒徇私。不久,因病居家休养。升任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因病不能赴任。(畅师文)修纂《成宗实录》,赐钱一百锭,不肯领受。当时诏令起草多出自他手。任太平路总管。当时大旱,畅师文捐出自己的俸禄举行祈祷仪式,没几天,天下及时雨,这年终于成了丰收年。当涂人因杀牛祈雨被判罪,被关押的有六十多人,畅师文同情并释放了他们。他家禄米田收的粮食堆满屋子,他说:“我家几口人,能把这些全吃完吗!”招呼贫穷的士人和百姓来,任他们把粮食拿走。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畅师文,称他为先生。畅师文在任不久,境内安然无事。奉命撰写《王勃成道记序》等文章,赐给银子二铤,不肯领受。主持河南乡试回来,临时住在襄县,在驿站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号文肃。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单元高考对接课件 语文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