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半棵树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走近作者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⑴主意象一:半棵树。特点:令人惊诧的不只是半棵树的残损的身躯,而更是它依旧“挺立”“高”“伟岸”。象征:这个意象颇为耐人寻味。被雷电劈掉了半边,命运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残损的身躯却依然挺立,春天到来的时候,依然“长满青青的枝叶”,依然把日子过得生气蓬勃,毫不随便,毫不颓废。⑵主意象二:雷电。全诗就只有两个意象。雷电是作为树的对立物而出现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三次,一次比一次可怕。结合写作的时间,我们不难想象,雷电象征什么。那是恶对人性、天性的践踏和蹂躏,恍如邪恶之幽灵!探究问题(1)如何理解“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的意味?注意“人们说”这三个字,“人们”可能一样也遭受着侮辱与损害,但他们传布的信息、制造的舆论,也是一种威胁的力量。这一句似乎与前面几节淋漓纸面的凌厉张扬的刚健之气不甚协调,或者说是有点消退了那种强悍的战斗的雄心;其实,这种不甚协调就真实地反映出处在一个高压恐怖的时代之中的抗争者对自己的逼仄艰难的处境,对自己的抗争的脆弱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诗歌的前面一大半,我们感受到了半棵树的可贵可敬,我们甚至已经被它直面险恶命途的从容和生命的热情所感动。按一般情况,诗歌到此即可结束,情感的抒发(赞美)也已经十分饱满;但作者却异乎寻常地把诗歌再往深处拽上一笔——半棵树的悲剧并没有结束,因为它的“直”和“高”,它被雷电劈去了一半;因为它以半棵树的残躯,却依旧“直”和“高”,所以,雷电还要来劈它,而且早就在远处盯死了它——这真是悲剧命运难以抗拒!此时,我们的阅读,就不仅是感动,而更是震撼了!我们迫切地希望的是什么呢?(2)结合本诗,如何理解艺术的“打击力要放在最后”?语言品味一、以描述式的语言入诗诗人用描述式的语言入诗,增强形象的表现力,表现在他以第一叙述者的身份交代地点、环境,以及事情发生变化的时间、原因等,还以富有戏剧性变化的“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一句作结,强化读者对“半棵树”的印象。二、修饰语的准确生动全诗语句看似平静,实则沉郁顿挫,如急湍冲撞涧石,似猛浪怒拍礁岩,又像悬瀑飞击峭崖,气势雄浑,激荡人心。这主要得益于诗人用词的准确生动,特别是修饰语的使用更渲染了诗歌的情境。如开头“真的”,意在突出虚拟形象的真实感,“荒凉的山丘”,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使人想见半棵树生命之艰难。“从树尖到树根”这个短句,将这棵树遭受戕害之深重作了形象的概括,“齐楂楂”这个富有画外音效果的叠音形容词状语,以及“劈”这个冲击力极强的动词,都突出地表现了外在的恶势力的强横凶残。“仍然”这个副词强调它的执著,“直直”“青青”这两个叠音词细化了半棵树的战斗的姿态与饱满的自信,一个“满”字,透露出多么乐观、昂扬的精神。两个“还是”句式的复沓运用,把诗人对“半棵树”的景仰与礼赞的感情提升到一个高潮。知识链接悬崖边的树曾卓(当代诗人)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A.第一节首句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中的不知道,不一定就是真的不知道,但也可能是的确不知道,这种“两重性”,即矛盾而复杂的感情交错,是那令人困惑的荒唐年代人的自然反映。B.第二节诗中,运用“远处”与“深谷”二词,目的是更好地突出这“树”的孤独寂寞。C.第一节中的“那边”和第二节中的“那里”意思相同。D.第三节最末句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对应第二节开头句它倾听……和……歌唱,都表示树的愿望。(C)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悬崖边的树作为一个悲剧形象,那弯曲的身体的形象,体现着时代风云所加给树的命运和遭遇。B.诗中的“树”为什么要倾听那些喧哗和歌唱?是它热切向往到森林中去,渴望得到小溪的滋润。C.诗最后一节给读者以感情的积蓄,通过那“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即将倾跌进深谷”,而“又像是要展翅飞翔”的树的形象,让读者深思并受到激励。D.这首诗小巧玲珑,情深意远,然劲健中蕴藏着明快和犀利,简练语言中追求着一种力度。(D)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半棵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