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4苏武传(节选)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誓言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美酒佳肴,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其父班彪,长于史学和辞赋。班固在27岁时开始撰写《汉书》,后死于狱中,《汉书》尚未完成,后由其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作者介绍公元前3世纪末期,中国出现了统一的大帝国——秦王朝,北方也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匈奴,南北对峙,战争不断。由于秦末农民起义,汉族统治者无暇顾及民族战争。汉初以来,匈奴领袖冒顿单于以其“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东败东胡,北败丁零,西逐大月氏,使“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不断南侵。汉高祖刘邦曾率部亲征,却被围于白登,不得已只能忍辱和亲。经四朝六十多年,尤其是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之后,汉武帝凭借雄厚的国力,屡对匈奴用兵,经过几次大战役,匈奴力量减弱,汉朝北方农业区所受威胁解除,到汉武帝统治后期,汉与匈奴间虽还有战争,但规模已远不如从前。背景解读由于汉朝国力强盛,早先的和亲政策改为恩威并施,遂有派使以示亲善之举,在表面修好的背后,其实质是乘机窥探对方的虚实。《苏武传》一开始就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作者将苏武出使匈奴置于这一背景中,同时为塑造苏武的形象准备下严酷的历史环境。《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结构严谨,材料详备,人物描写工致细腻,绘声绘色,语言凝练。《汉书》中人物传记写得最为成功的是《苏武传》。在这篇作品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情节描写,突出了苏武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彰了他身陷匈奴19年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高尚品格,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知识链接字音贿赂.(lù)弹劾.(hé)诡.言(ɡuǐ)单.于(chán)煴.火(yūn)虞.常(yú)赦.罪(shè)赏赐.(cì)弥.山(mí)北阙.(què)廪.食(lǐn)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挡,抵偿。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对男子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5)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古义:成为皇帝亲近之臣。今义:关系密切)(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大”的委婉说法。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活着。今义:诚实、老实)(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作为礼物的玉、马、皮、帛等。今义,货币,钱币。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1)武使匈奴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未来的一年)(12)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谦让)(13)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14)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古义:给食物,饮,音yìn。今义:吃的和喝的东西)(15)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古义:台阶。今义:扫除,清除)一词多义(1)辞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动词,审讯狱辞.无谋故者名词,口供,讼词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回避固辞.不受不辞辛苦动词,推辞,不接受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动词,辞别,告别,离开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词,借口《归去来兮辞.》名词,一种文体(2)爱於靬王爱.之动词,喜欢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动词,吝啬,舍不得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形容词,心爱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动词,喜爱,爱好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动词,爱护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①单于壮.其节(以……为壮)②诚甘乐.之(以……为乐)(2)使动用法①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②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③反欲斗.两主(使……争斗)④单于愈益欲降.之(使……投降)⑤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⑥王必欲降.武(使……投降)(3)名词的活用①天雨.雪(作动词,下)②羝乳.乃得归(作动词,生子)③杖.汉节牧羊(作动词,拄着)④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⑤惠等哭,舆.归营(作动词,抬)⑥径.万里兮度沙幕(作动词,行,经过)⑦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作状语,向上)⑧其一人夜.亡(作状语,在夜里)⑨赐钱人.十万(作状语,每人)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6)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7)女.为人臣子(女:通“汝”,你)(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辞别)(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文言句式(1)定语后置句送匈奴使留在汉者(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状语后置句为降虏于蛮夷(于蛮夷为降虏)(3)宾语前置句①何以女为见(以何见女为)②子卿尚复谁为乎(子卿尚复为谁乎)③何以复加(以何复加)(4)判断句①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也)②非汉所望也(非……也)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也)(5)被动句①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夷灭,被夷灭,意念被动句)③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1.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试各举一例说明。提示: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于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2.试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提示:(1)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2)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3)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4)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贰,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结构图示苏武传节选不惜以身殉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白发始归还不失汉节《苏武传(节选)》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练的文字,歌颂了苏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使这一人物形象流芳百世。主旨归纳1.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对应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提示】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进行分析。【答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2.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对应考点】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提示】文中对张胜、卫律、李陵等都进行了刻画,用以衬托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从对比的角度分析即可。【答案】①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②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贰,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③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古代文化常识解题方法古代文化常识是文言文阅读中考查的重要内容,近两年都是必考考点。文化常识的考查角度均是要求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查能力基本在识记层面。文化常识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历法、星宿、姓名、职官、年龄、餐饮、旅游、节假日文化常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日常的生活不可能全部接触或了解,因而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对接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含义的词语,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给出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高考文言文以人物传记为主,所以复习时要注意积累相关的人物常识。1.生死名随,称谓牢记。2.为人有礼,宗法为规。3.为学书乐,科举定位。4.为官有制,官职刑法。文言文中涉及大量历史常识,如年号、谥号、历法及地名,复习时要多加留意,注意积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原文见第13课《典型例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典型例题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读懂你——苏武一考生暮秋时节,凛冽的寒风将漫地枯叶吹得四处飞扬。严寒,笼罩了整个世界,寒冷中我读懂了苏武,明白了苏武的心声,明白了苏武的忠诚,更加明白为何苏武为后世千古传颂。美文赏读时光回转,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单于的善意,命苏武带领使团出访匈奴——一个荒凉蛮夷的国度。做外交使臣并不易,因为“虞常事变”,苏武等百余人被单于扣押,面对卫律名与利的诱惑,面对卫律的酷法严刑,有人屈服了,得到荣华富贵,而苏武最终不肯向单于面北称臣。为此,他被流放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条件特别无理——公羊生仔,苏武才能获释归汉。茫茫北海,无边无垠,地冻天寒,人烟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便是那根象征汉廷的旌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吹弯百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也唯有苏武手持旌节活着,挺着,誓死不屈服。身上单薄的衣衫,饱经风雨的洗礼,支离破碎,仅能蔽体,已经失去它御寒的功效。寒风似箭刺入骨子里。苏武饥食野草,渴饮雪水,心中却依然操守着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捍卫汉廷的威严。悠悠19载,已是两鬓斑白的苏武,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回到祖国的那一刻,他依旧手拄那件跟随自己19年,却又是色已褪尽的旌节,高拍头颅,激动得流下幸福的泪水。苏武没有司马相如的华美文采,也没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14 苏武传(节选)课件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