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4词三首(一)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诗海拾贝清平乐[注]江昉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注】此词作于词人寓居扬州之时。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赏析】面对花树莺啼一派春光,词人触目生愁,又听到凄怨的笛声,视春景如秋,想要登楼望远,无奈暮云重叠,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中浓浓的思乡之情。上片首句表达在曲子结束的时候闲看风景却充满心事,次句以景物衬托心情烦乱难定,鸟儿乱鸣,夕阳乱思绪。下片再次思量不知谁家的曲子吹出这么多愁思,满目春光却在心中荒凉如秋,想要登高远望,排解心中苦闷,却被晚霞遮住景物更添烦忧。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语林撷英作者名句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3.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5.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柳永《女冠子》)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1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1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1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1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作者卡片姓名柳永生卒年?-约1053字号称谓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因行七,世称柳七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相关材料北宋词人。本热心功名事业,曾以词诣宋相晏殊,因内容风格不为晏殊所喜,所以仕途坎坷。柳永失意无聊,流连坊曲。乐工歌伎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词,其词始行于世,甚至传入宫中。精通音律,善用口语,将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创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有人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其词即事言情,融情入景,朴素清丽,音律谐调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姓名李清照生卒年1084-约1151字号称谓号易安居士籍贯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相关材料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人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姓名李煜生卒年937-978字号称谓字重光,初名从嘉,世称李后主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相关材料五代时南唐国主。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后降宋被囚,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其词主要收录在《南唐二主词》中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背景呈现1.《八声甘州》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济世之志。因其天性浪漫,有音乐才能,又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伎为伍。初入世时因谱写俗曲歌词,招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于是他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其佳句被苏轼称赞为“不减唐人高处”。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2.《声声慢》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的途中,她丢失了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在这种背景下,词人写下了此词。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3.《虞美人》当李煜满心哀愁地写下这首词时,他已经在北宋国都汴梁待了许多年了。此时,他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的南唐国土,也早已经成了赵宋的州郡,自己又是寄人篱下的俘虏。开始的时候,虽然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迫害,但那种被囚禁多年灰暗的心态,总会让他感到结局的悲惨。所以李煜在国破家亡且长期被软禁之后,也没有对新朝奴颜婢膝地唱过一句赞词,反而更多的是对曾经故国的声声叹惋,乃至后来一定程度的醒悟。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将他毒死。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知识链接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一、字音苒.苒(rǎn)渺邈.(miǎo)颙.望(yónɡ)正恁.(nèn)堆.积(duī)还.寒(huán)将.息(jiānɡ)雕栏玉砌.(qì)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二、一词多义(1)苦①何事苦.淹留②天下苦.秦久矣③必先苦.其心志④劳苦.而功高如此(2)将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③不筑,必将.有盗④上使外将.兵这里有长久的意思使困苦,困于使……受苦辛苦将养带着将要统领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3)犹①雕栏玉砌应犹.在②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③余寒犹.厉④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还好像仍然,还尚且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三、词类活用①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②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③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④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名词作状语,向东形容词作名词,红花;形容词作名词,绿叶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形容词作名词,远处名词作状语,在远处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四、古今异义①满地黄花..堆积古义:今义:黄色的花朵。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今义:非常了不起。指菊花。能够了结。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1.如何理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词句的意思。[我的理解]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弱,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2.“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但是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请说说理由。[我的理解]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但对于亡国之君,却勾起了他对往事的怀念,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甚至是诅咒了。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3.文脉图示《八声甘州》八声甘州“我”的望归“佳人”的望归心理描写借景抒情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声声慢》《虞美人》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1.如何理解“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几句词的含意?[我的理解]这是虚拟的写法,虚拟对方(佳人)此时也正在思念自己。词人写佳人想念自己,本是虚拟,出于想象,却用具体的细节来写,仿佛实有其事,这是化虚为实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在于:第一,本是自己想佳人,而偏说佳人想自己,通过想象,把自己的感情移到对方身上,写出了两情的交流。第二,想象中包含多种感情层面:有盼望,也有盼望不到后的失望,又有对佳人轻轻的抱怨,更有抱怨后的叹息。这种写情感的交流、多层面展现情感的写法,可以丰富词的内涵,引起读者的艺术想象。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2.《八声甘州》的上阕没有直抒思乡之情,而是做了大量景物描写。词人所选的物象和所用的描写词语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对词人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我的理解]词人选取的物象有“暮雨”“江天”“清秋”“霜风”“关河”“残照”“长江”等,使用的描写词语有“潇潇”“凄紧”“冷落”“衰减”“无语”等。这些物象的特点有二:一是大范围、大尺度,广阔辽远,切合“登高临远”所见所感。二是这些物象和用以描写它们的词语带有寒凉(潇潇暮雨、霜风凄紧)、肃杀(清秋、残照、红衰翠减)、空寂(冷落、无语)的色彩,制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这种景象和氛围与词人悲凉的心境相吻合,不但可以使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词人的心境,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3.《声声慢》中,为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我的理解]秋风,淡酒,征雁,黄花,梧桐,细雨。风寒心冷,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反添思乡之痛;征雁、黄花又引发诗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伤;后又以梧桐、细雨(二者都是愁思的象征)渲染,这份愁思已浓得化不开。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能带给人更多的艺术想象和艺术享受。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表达方式和表情达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解说。[我的理解]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含蓄地表达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两句词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都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词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情感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词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栏目导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巩固提升案晨课诵读案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句中的“晚”也有版本认为是“晓”,你认为哪个字更能表现词人的情感?请简要解说。[我的理解](示例1)“晚”好。前文写词人所处的凄凉环境,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凄婉、悲凉;而几杯淡酒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珠星碧月彩云中 4 词三首(一)课件 语文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