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诗意解读】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盼着君主(出征)。《出师表》是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名句识记】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考点演示】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以及期盼朝廷早日出兵收复中原的迫切愿望。胡锦涛,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作者介绍2003年3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面对全体代表庄严表示,和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诚心诚意地接受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监督,一定努力做到: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忠于祖国,一心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背景解读政论政治性论文的简称。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它形式多样,范围广阔。文体常识字音①统筹.()②妥.善()③说.服()④疫.情()⑤宿.愿()⑥安逸.()chóutuǒshuìyìsùyì字形①决诀抉②辨辩辫③径胫泾决策诀别抉择辨别辩论辫子途径不胫而走泾渭分明近义词辨析(1)特色特点“特色”,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例句:①建设有中国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②王大娘说话很有________,快言快语,像连珠炮一样。特色特点(2)权益权宜权利“权益”,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权宜”,暂时适宜;变通的。“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例句:①消费者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________。②让你退出竞争这只是________之计。③宪法赋予每个公民选举和被选举的________。权益权宜权利①分水岭: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比喻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②试金石:通常指黑色坚硬致密的硅质岩石。用黄金在试金石上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和依据。③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词语解释④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安排,各方面都要照顾周到。筹,安排布置。⑤排忧解难:排除忧虑,解除危难。⑥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⑦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⑧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⑨身先士卒: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⑩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1.什么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示:立党为公,就是说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任何的私利私求可言。执政为民,就是说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归根结底就是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是什么意思?提示:国君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结构图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站在战略的和全局的高度,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本质;并且谈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标志。主旨归纳1.课文从哪些方面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又是怎样具体阐述这些要求的?要求提出之后为什么还要展开具体论述?【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提示】解答本题要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来对整篇文章进行筛选,然后再具体分析其论述思路。【答案】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提出要求之后,对怎么落实要求又进行了具体的陈述,特别是对具体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果不展开具体论述,那么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只知道从哪些方面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而通过具体论述,就具有了很强的指导性。2.文中提出“三个落实”后直接用“总之……”收束全文,去掉第8段,好不好?为什么?【对应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提示】解答本题要求根据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进行分析。【答案】不好。因为抗击“非典”胜利这一重要论据是用来证明只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就能集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若去掉这一论据,就只剩理论,全文也会因缺少事实而无说服力了。3.胡锦涛的这篇讲话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例说明。【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示】注意结合题干中的“讲话”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当的例子。【答案】①意蕴丰富。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实现好”就是说现阶段“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尚未完全实现,这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和目标;“维护好”就是说现阶段人民群众已经享有的权益要受到党和政府的维护;“发展好”之所以放到最后,是因为只有前面两项做到了,才谈得上发展。②气势恢宏。如:“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等一系列排比句的运用使得文章更有气势,说理更加有力。③感情充沛。如:“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奏响了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嘹亮凯歌,书写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壮丽诗篇。”满怀激情地肯定了抗击“非典”胜利的重大意义。议论文若要说理严密透彻,往往使用表意严谨的长句。关联词语的准确使用,使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地表述出来。技法镜鉴长句说理,表意严谨本文在句式上多运用逻辑性较强的长句表达丰富的思想。如:“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句中“无论……无论……还是……都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严密地概括了我们党80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时小练】下面几个句子都是有关“嫉妒”的,请你改写成表意全面、准确、严谨的长句。(1)嫉妒是人人都具有的。(2)嫉妒是一种缺憾心理。(3)嫉妒是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4)嫉妒是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好的地位,或是想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答案】嫉妒是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好的地位,或是想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一种人人都具有的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缺憾心理。【考点解读】所谓“归纳”“概括”,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对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等。归纳和概括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就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归纳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事情、现象、概念总结起来或概括成一般原理;概括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分析是整体到局部的思维过程,归纳是具体、详细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对接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所谓“要点”“中心意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内容要点”又分为显形要点和隐形要点。显形要点是指在文章中有明显语言标志的,如“首先、其次、再次”等表序列的词语,或某一段中并列于其他段落的中心句。隐形要点是指作者的观点并无语言标志,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要点,需要在文章各部分寻找并概括出来,从各种信息中揣摩作者的意图。具体来说,就是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准确概括,提炼出中心,这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能力;对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即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这是一种形象发散思维能力;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释,即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揭示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这是一种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阅读思维过程。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相对集中地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我们把这个中心意思叫作段落的中心。段落的中心有时用中心句或中心词加以概括,这种中心句或中心词往往分布在段首或段末。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这就要在深入把握句间关系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句总括全部内容,这就是概括段落的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一般来说,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多个内容要点按并列、对比、层进或阐释的关系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全文的中心。【解题指导】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2.分层归纳抽象法。即先弄清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再将这些句子切分成合理的层次,确定层次的逻辑关系及作者的表达意图,然后舍次取主,以此为点,再找出各层的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具有涵盖性的简洁的语句。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整体把握文章,分析每个语段的意思,从而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然后进行提炼整合;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章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真题典例】(201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作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 5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409 .html